山東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王金寶
認真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
山東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王金寶
山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這是事關山東省發展全局和長遠的一件大事。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機遇、重大責任和重大挑戰,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對于農業新舊動能轉換,重點探討三個方面的問題,也就是為什么轉?往哪轉?怎么轉?
新舊動能轉換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政治使命和責任擔當,是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建設經濟文化強省的宏觀要求。全省各級農業部門要從講政治的高度、講大局的高度、從農業自身發展的角度,充分認識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積極適應新舊動能轉換對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的新機遇,為推進山東農業由大到強、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有更多方面、更多領域走在全國前列貢獻力量。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要的內涵就是以“四新”促“四化”,實現“四提”,也就是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來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和品牌高端化,實現傳統產業提質效、新興產業提規模、跨界融合提潛能、品牌高端提價值。
在發展方向上,要做到“三個堅持”:一是堅持目標導向,要對標發達國家和“10+4”先進省市,逐條逐項地進行對比分析,看看我們的差距在哪里,看看別人的新動能在哪里。二是堅持問題導向,要深入查找制約山東農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看看我們的傳統動能哪些需要淘汰,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造提升。三是堅持市場導向,要緊盯市場消費需求,對市場急需的優質農產品,要加大市場供應,對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大路貨”產品,要進行結構調整。
在轉換重點上,要把握好“三個原則”,一是騰籠換鳥,對于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舊動能,要果斷淘汰,騰出籠子來,換“好鳥、靚鳥、俊鳥”。二是浴火重生,對于傳統動能,要想辦法改造提升,讓老樹發新芽,煥發新的動能。三是無中生有,要研究農業發展的趨勢和市場消費需求,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大力培育新動能。
具體到工作中,要把握“四個方向”,實現“四個轉換”。
第一,堅持綠色發展,通過創新驅動,實現從拼資源拼消耗向科技強農、綠色護農的動能轉換。過去,我們講,山東用占全國5.6%的耕地,生產了7.6%的糧食,15.6%的蔬菜。這其中,科技創新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我們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環境代價。要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加快構建生態修復長效機制,推動農業實現綠色發展。
第二,堅持開放發展,通過市場引領,實現從依靠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興農、品牌富農的動能轉換。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首要任務是提質增效,基礎和關鍵是解決好質量安全問題。其次要按照“品牌高端化”的要求,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推動山東省從農產品產量大省向農業品牌強省轉變。
市場方面,統籌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套規則,盡快建立新的市場競爭優勢。國內市場上,要以品牌為引領,發展高端優質農產品,搶占市場制高點。國際市場上,要加大農業對外開放力度,鼓勵更多的農業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積極開展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兩區”建設,爭取設立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
第三,堅持集約發展,通過機制創新,實現從小規模分散經營向新型經營主體適度規模經營的動能轉換。我們實行多年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現在來看,“分”的作用發揮的比較明顯,但“統”的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如何更好地發揮“統”的作用,是今后我們需要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要推動土地集約經營,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第四,堅持融合發展,通過發展農業“新六產”,實現從單一產業向全鏈條、多功能、新業態發展的動能轉換。發展農業“新六產”,要堅持“三個原則”。一要堅持姓農這個前提。二要堅持富農這個根本。三是堅持融合這個關鍵。過去農業產業化注重解決的是各類主體之間的“物理連接”,農業“新六產”要解決的則是“化學融合”問題,要通過產業的融合打造形成新產業、新業態。
首先要確保好“三個前提”,就是要穩住糧食、收入、生態這三個大前提,不能把糧食產能轉弱了,不能把農民收入轉少了,不能把生態環境轉差了。一是確保糧食產能不出現滑坡,保障好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這是政治任務,是一條底線,不能突破。二是確保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逐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繼續實現“兩個高于”的目標。三是確保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做到“新賬不再欠、舊賬逐步還”,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工作推進中,要突出抓好“快、準、穩”三個關鍵字。所謂“快”,是因為新舊動能轉換是場攻堅戰,只有轉得快,才能爭得主動權,才能先人一步,贏得先發優勢;所謂“準”,是因為新舊動能轉換是場運動戰,要瞄準關鍵性、瓶頸性、創新性重大問題,抓住牛鼻子,切中要害點,鍥而不舍深入推進;所謂“穩”,是因為新舊動能轉換是場持久戰,需要久久為功的改革韌勁,保持戰略定力,步步為營,穩扎穩打,讓新舊動能實現平穩交接換擋。
在具體措施上,要做到“四個新”,也就是培育新主體、搭建新平臺、構建新支撐、展現新作風。
第一,要培育新主體。培育新主體的核心是處理好各類主體之間“分”與“合”的辯證關系。所謂“分”,就是要發揮好各類主體的內在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不同的主體各有定位、各有側重、各有優勢。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要做優做活農民合作社,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要做專做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發揮基礎支撐作用。同時,還要培育社會化農業服務主體。所謂“合”,就是要促進各類主體之間的聯合與合作,讓各類主體之間形成分工明確、分配合理的利益共同體。
第二,要搭建新平臺。今年國家啟動了“三區一園”等重大平臺建設,我們要抓住機遇,著力打造一批新的示范平臺,為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提供重要載體。要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在園區內整合稅收、科技、財政、金融、保險、用地等各類優惠政策,發揮政策的最大公約數,打造示范區、樣板田。
第三,要構建新支撐。要對支撐農業發展的政策、科技、人才、資金等各類要素進行整合重構,為農業發展構建更加有力、更加完善的支撐體系。科技支撐方面,要強化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建設,推行“網格化”管理方式,提升產業支撐能力。要認真落實即將出臺的農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政策,著力解決“進不來”“留不住”“招人難”的問題。要加快建設農業大數據和云平臺,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政策支撐方面,要認真落實中央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推進農業補貼、農業保險等各項改革,用好糧食高產創建、高效特色農業發展和現代畜牧業發展三大平臺。同時,要高度重視指標體系建設問題,加強與統計部門的溝通,盡快健全完善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指標體系,包括農業現代化的指標、農業“新六產”的指標、農業服務業等方面的指標。
第四,要展現新作風。農業部門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直接為千家萬戶的農民提供服務,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我們就要去抓什么、做什么,真正培養一支拉得出、上得去、干得成的農業系統黨員干部隊伍,為推進農業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大組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