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果腐病和根腐病的綜合防治
果腐病為草莓的普通病害,分布廣泛,發生較普遍。保護地、露地都可發病,通常危害程度較輕,僅零星爛果,嚴重時病果率可達10%~15%。
1.1 癥狀:此病主要危害果實,以成熟果或近成熟果較多見。
染病果實初期軟化,以后呈粉白色壞死和不定形腐爛,在病部表面產生初為白色后為綠色的霉層,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2 發病規律:病菌腐生性較強,可在多種作物殘體上存活。
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多侵染接觸地面的成熟果實或受蟲傷、被水泡的果實。發病適溫23~27益,需相對濕度90%。草莓采收高峰期,澆水或降雨過多,田間土壤潮濕發病嚴重。普通平畦栽培發病較重。
1.3 防治方法:采用高壟或高畦地膜覆蓋栽培。果實成熟后及時采收,并清除田間病果。合力管理肥水,加強害蟲防治,果實采收高峰前期減少澆水,保護地注意通風降濕。
根腐病為草莓的常見病,各地均有分布,以冬季和早春發病嚴重。一般發病率10%以下,嚴重時達50%以上,造成幼苗壞死,明顯影響草莓生產。
2.1 癥狀:此病主要危害根系。發病時由細小側根或新生根開始,初出現淺紅褐色不規則的斑塊,顏色逐漸變深呈暗綠色。隨病害發展全部根系迅速壞死變褐。地上部分先是外葉葉緣發黃、變褐,以后病株表現缺水狀,壞死卷縮,由外葉逐漸向心葉發展至全株枯黃死亡。
2.2 發病規律:病菌主要以菌絲和厚垣包子在土壤內越冬。主要通過澆水、肥料和農具等傳播,土壤溫度低、含水量高利于發病。田間地勢低洼、重茬、土壤黏重、施用未腐熟漚肥、中耕或害蟲等造成根部受傷多,則病害嚴重。
2.3 防治方法:輪作換茬,最好與十字花科、百合科蔬菜輪作。菜用高壟地膜覆蓋,或滴灌等節水栽培技術。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傷根。澆小水,并注意澆水后及時淺中耕。播種前或移栽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利克菌可濕性粉劑,或70%土菌消可濕性粉劑30~45千克/公頃拌細土750~ 900千克溝施或穴施。也可用15%雙效靈水劑15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或45%特克多懸乳劑1000倍液,或98%惡霉靈可濕性粉劑2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澆灌定植穴,每穴澆藥液0.25升。發病初期亦可用上述藥劑同濃度藥液灌根,每棵灌藥液0.25~0.3升。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