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畜牧業助農增收
近年來,山東省梁山縣畜牧獸醫局著力發展生態畜牧養殖業,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水泊梁山位于黃河下游,地勢低洼,臨湖靠河,發展畜牧養殖業得天獨厚;梁山縣畜牧獸醫局抓住這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立足生態養殖業,幫扶農民做好增收這篇大“文章”。
1.實施畜禽養殖“退村入區”工程。將畜牧業發展融入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中,大力實施畜禽養殖標準化建設,實施糞污治理工程。在大力推廣自然養豬法的同時,積極探索適合豬場的糞污治理建設模式,分別建設了雨污分流系統、沼氣工程、“防雨、防漏、防滲”干糞堆積場或地下儲糞池等,目前全縣有198處規模養殖場建設了經濟實用的糞污處理設施。
2.推廣生態養殖模式。首先引導種養結合,根據農村散養農戶分布相對分散、規模不大、排放量小的特點,制訂“因地制宜、農牧結合、綜合利用”的總體治理原則,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經濟模式;同時,實現林牧資源共享。
3.引導自然生態養殖模式。利用生態發酵床飼養技術,提高糞污零排放養殖場所占比例,全縣建設發酵床、實施自然生態養殖模式的已達29余處,為有效減少糞污排放、降低養殖污染、建設生態環保畜牧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梁山縣梁山街道關莊村農民關新夫在畜牧獸醫局的幫扶下,建起了大型養殖牛廠,全部用草飼料喂牛。
近年來,梁山街道農民充分發揮城鄉結合部的優勢,創辦“股份制”養殖“聯合體”,采取飼養魯西黃牛、西門塔爾和肉食牛“大戶幫帶小戶”的辦法,重點幫助飼養戶解決在資金、技術、良種、信息、銷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讓生態養牛變成農民致富的好門路。拳鋪鎮把生態養殖牛羊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利用飼草飼料資源優勢培植養殖牛羊大戶;縣畜牧獸醫局在提供資金、良種、防疫、銷售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給農民架起了增收橋梁,廣大農民拍手稱贊。據了解,到目前,這個鎮有6000名農民靠飼養牛羊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梁山縣畜牧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已發展到85家,其中省級2家、市級21家、縣級62家,是國家確定的魯西黃牛、小尾寒羊、濟寧青山羊養殖基地,也是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山東省特色畜牧示范縣。
(通訊員楊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