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瘟熱的危害與防治
犬瘟熱是由犬瘟熱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犬的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病癥復雜,發病率達100%,死亡率達50%~80%,是我國當前養犬業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已嚴重影響犬業的健康發展。及時確診和尋求最佳治療方案是治愈該病的關鍵,本文闡述了犬瘟熱的臨床癥狀、剖檢病變、診斷和治療方法,僅供參考。
1.病原。犬瘟熱病毒,屬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對熱和干燥敏感,50~60℃條件下30分鐘即可滅活,在炎熱季節不能長期存活,故該病流行于冬春寒冷季節。犬瘟熱病毒對紫外線和堿性溶液敏感,可見光容易將病毒滅活,臨床上可用3%氫氧化鈉(火堿)、漂白粉作為消毒劑。
2.發病機理。犬瘟熱病毒之所以危害嚴重,是因為它是一種泛嗜性病毒,可感染多種細胞與組織,造成相應的癥狀。病毒最初通過氣溶膠與上呼吸道黏膜上皮接觸而感染,24小時后擴散至扁桃體、咽后和支氣管淋巴結,表現出發燒和溫和的上呼吸道癥狀。2~4天后病毒大量繁殖并進入血液,擴散到肝、脾、肺、胸腺、胃、小腸、骨髓等組織和器官,表現再次發燒及全身癥狀,并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嚴重破壞,導致其他細菌、病毒的繼發感染。8~9天后病毒進一步擴散至上皮細胞和神經組織,表現出神經癥狀和鼻涕,腳墊皮膚角化病。
1.呼吸系統癥狀。病初患犬鼻流清涕,繼發細菌感染后即出現膿性鼻液,鼻鏡干燥角化,呼吸急促,肺部聽診呼吸音粗厲,有濕性啰音或捻發音,咳嗽。
2.雙相熱與眼鼻分泌物。病初患犬出現犬瘟熱特有的上、下眼瞼和睫毛均被淚液浸濕的所謂流淚現象,流清亮鼻液,體溫升高達39.5~41℃,1~2天后體溫轉向正常。隨著病情的發展,體溫再度升高,眼鼻分泌物轉為膿性。
3.消化系統癥狀。病犬表現為食欲不振、嘔吐、便秘或腹瀉,糞便混有腸黏膜黏液等;有的帶有血絲或血塊,呈腥臭味。
4.皮膚癥狀。在犬瘟熱慢性型病犬中,一般在下腹部出現膿性、水皰性皮疹,足墊出現角化過度的現象( 稱硬趾癥) 。
5.神經癥狀。大多數病犬在發病的中后期中唇、眼瞼肌肉出現抽搐的現象。有些病犬特別是小型犬易出現轉圈、踏腳、空嚼的神經癥狀;病犬單側或雙側后肢無力,步伐搖擺,最后發展為兩后肢失去知覺,不能站立。
6.剖檢癥狀。解剖病死犬,可見胸腺萎縮,呈凍膠樣,脾臟增生和扁桃體紅腫。
1.防治措施。預防接種,平時執行嚴格獸醫衛生防疫措施,堅持進行免疫注射。我國目前用于預防該病有單價苗(雞胚細胞弱毒凍干苗)、三聯苗(犬瘟熱、犬傳染性肝炎和犬細小病毒)、五聯苗(犬瘟熱、犬傳染性肝炎、犬細小病毒、犬副流感、狂犬病)以及麻疹苗等。對有典型臨診癥狀的病犬,應立即隔離;對犬舍可用4%甲醛液、0.5%過氧乙酸液或2%苛性鈉液進行徹底消毒。對健康犬緊急預防注射五聯血清2~3毫升/千克皮下或肌肉注射,連續2~3次,間隔24小時;同時注意環境消毒和加強飼養管理,20余天后再接種犬瘟熱疫苗。對未發病幼犬,可用人用麻疹疫苗,每只犬皮下注射1毫升,并可同時應用犬瘟熱高免血清,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治療方案。采用中西藥結合治療。采用中醫清熱解毒、收斂固澀、解表通里、涼血養陰、扶正祛邪的方法,結合西醫抗菌消炎、補液、止血的方法,治療犬瘟熱也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療法:以清熱解毒、解表通里、涼血養陰為治療原則。用自擬方板蘭根湯(板蘭根、銀花、連翹各6克,柴胡、竹葉、知母、玄參、生地、麥冬各5克,甘草3克),供1只體重5~8千克犬服用,體重5千克以下者酌減,日服1劑,水煎2次灌服。急性型,每只連服2劑;慢性型(如有腹瀉帶血者),在上方中加烏梅、地榆各5克,每只連服3~5劑。方中以板蘭根、銀花、連翹清熱解毒為主藥,柴胡、知母、竹葉和解退熱、清心利尿為輔藥,生地、玄參、麥冬清熱涼血、解毒散結、養陰生津為佐藥,甘草益氣和中為使藥。諸藥協同,共奏清熱解毒、解表通里、涼血養陰之功。
西藥療法:以抗病毒、退熱為治則。每只病犬1次肌肉注射復方病毒靈200~800毫克,復方氨膽注射液2~8毫升,維生素B50~100毫克,地塞米松2.5~5毫克,1天2次,連用2~3天;對嘔吐患犬,肌肉注射鹽酸胃復安5~10毫克,1天1~2次,連用2天;慢性型脫水重者,腹腔注射25%葡萄糖溶液40~60毫升,每日1次,連用2~3天。
(張振磊 路雨汶上縣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