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桂,檀寧,陳泳先
(1.防城港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防城港 538001;2.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一例海水網箱養殖死魚原因的分析及建議
吳一桂1,2,檀寧1,陳泳先1
(1.防城港市漁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防城港 538001;2.廣西大學輕工與食品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2016年9月12日16:18,接到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防城區水產畜牧獸醫局報告,稱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江山白龍海域網箱出現死魚情況,請求防城港市漁業技術推廣站速派技術員到現場調查解決。12—13日,該站組織人員到現場開展調查取樣,并與當地技術人員和養殖戶進行交談,了解情況。從9月3日開始陸續出現死魚情況,一直延續到9月15日,歷時13 d,總死魚量達25.3萬kg。現將詳情報告如下。
1.1 網箱集中區域及環境條件
事故網箱為普通海水養殖網箱,相對集中在防城港江山白龍海域附近,有單個網箱單點固定,也有多個網箱組成網排,網排相距2~5 m。這一帶海水鹽度適宜,自古以來這里就是我國南珠主要產地之一。白龍珍珠灣海域清潔、無污染,海域的海水溫度全年平均為23℃;沿岸海灣水交換活躍,海水溫度較高且年變化小,海水鹽度較低且隨江河徑流量變化而變化,眾多的河流、小溪給沿岸海域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使得海域水質肥沃,十分適宜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生物的繁衍和生長。
1.2 死亡狀況統計
死亡魚類全部為人工養殖的魚類品種,主要有卵形鯧鲹(金鯧魚)、軍曹魚(海鱺)、珍珠龍膽石斑魚、紅鰭笛鯛(紅魚)。據統計,受損失的網箱養殖戶20戶,普通海水網箱約610口,總死魚量達25.3萬kg,總經濟損失共約672萬元,其中:死亡金鯧魚規格為300~500 g/尾,共140 000 kg,經濟損失約322萬元;軍曹魚規格1 000~2 000 g/尾,共53 000 kg,經濟損失約212萬元;珍珠龍膽石斑魚規格500~1 000 g/尾,共30 000 kg,經濟損失約66萬元;紅魚規格300~1 500 g/尾,共30 000 kg,經濟損失約72萬元。
2.1 現場水質檢測
水溫28℃,pH值8.14,DO 6.15 mg/L,鹽度27,重金屬等指標都未見異常。
2.2 外部癥狀及解剖病癥
技術人員從網箱撈取病魚進行現場診斷,金鯧魚病情最為嚴重,病魚魚體消瘦,體表黏液增多,有的鰭條糜爛,同時體表有不同程度的擦傷、出血及潰爛現象,鰓部鰓絲附著有大量黏液,肉眼可見大量的顆粒狀白色胞囊,鰓絲尾端有不同程度腐爛。內臟解剖顯示:病魚腸道空空,肝臟萎縮,而且肝胰臟、膽臟有不同程度病變。其余如軍曹魚、石斑魚等癥狀基本相同。
2.3 寄生蟲鏡檢
通過對采樣病魚進行實驗室顯微鏡鏡檢,發現全部檢測病魚鰓絲有不同發育階段的寄生蟲,隨后進行鰓絲涂片Giemsa染色觀測,可診斷該寄生蟲為纖毛類的刺激隱核蟲(海水小瓜蟲),同時鏡檢到少量車輪蟲。根據魚體病害癥狀、對死魚解剖、寄生蟲鏡檢結果,可確診該海域網箱死魚發生原因是感染了刺激隱核蟲病。
刺激隱核蟲病在網箱養殖水流不暢、水質差、有機質含量豐富、高密度養殖、魚群體況差時最容易暴發。事故發生海域養殖網箱設置區潮流較小,養殖網箱設置過多、過密,導致水流不暢,寄生蟲密度和感染度得以加強,引起刺激隱核蟲病害發生。
氣候條件也是誘因之一,2016年7—8月份該地區受多臺風影響,但強度偏弱,強陣雨較多,氣溫不穩定,刺激魚體大多數時間處于脅迫狀態,對疾病更易感。
刺激隱核蟲在養殖魚類上感染強度高,一旦被感染很容易引起疾病的發生。該次事故死亡魚類全部為人工養殖的魚類品種。由于養殖戶沒有及時采取隔離、治療、控制魚病的發展,隨著病死魚的病原載體活動,以病魚網箱為中心逐漸向周圍擴散,在水質條件較差、高密度養殖環境中,最終導致疾病暴發。
海水小瓜蟲病是海水魚類養殖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病情嚴重時病死率高,通常3~5 d可造成80%的損失。根據調查情況進行認真分析,以分析的結果指導發生損失的養殖戶加強病害防治,對病情嚴重的建議養殖戶及時處理,減少損失。
繼續對白龍海域的網箱養殖進行病害監測,掌握養殖動態,指導該海區的深水網箱魚類養殖公司、養殖戶加強飼養管理和病害預防工作。
要科學規劃海灣養殖區,合理布局網箱和容量控制,防止自身污染。
在發病初期建議采取轉移網箱至水流交換大的海區,科學調整魚排的密度和間距,確保潮流交換順暢,利于水體交換,防止病害的集中暴發。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2.015
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