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經營主體有望迎政策支持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從財政稅收和金融信貸等六個方面全方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近期有望公布。多位專家表示,隨著《意見》的即將公布,預計多項政策紅利將落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望迎來加快發展的良機。
“新型經營主體怎么帶領普通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的問題。”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日前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主辦的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上透露,對于新型經營主體幫助和服務農民,《意見》從財政稅收、基礎設施、金融信貸、農業保險、市場營銷、人才支撐等六個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全方位表明了中央對新型經營主體的相關意見。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農村綠皮書》指出,目前中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分為五種類型:一是自我經營的家庭農業,二是合作經營的農民合作社,三是雇工經營的公司農業,四是新農民,五是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目前,新型經營主體已成為“三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還沒有形成主要的經營力量。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張曉山表示,我國40%的耕地是由280萬家的各類型新型農業主體負責經營,而剩下的2億多農戶經營著另外60%的耕地,這意味著,很多小農戶還不能像新型經營主體一樣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因此,新型經營主體怎樣帶動2億多小農戶一起發展,一起走上農業現代化道路,共享農業發展的收益和紅利,這是一個新課題。
據了解,《意見》的重點是運用市場的辦法推進生產要素向新型經營主體優化配置。據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副司長張順喜介紹,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多項完善農業保險體系的措施,著眼點正是為了彌補市場在這方面的缺陷,讓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而從《意見》來看,中央培養新型經營主體也是更多地用市場化的辦法,促進資源向這些經營主體傾斜,引導農戶發展。
有專家表示,支持新型經營主體,政府的引導作用也非常重要。以財政補貼為例,新增補貼資金未來將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達到一定規模或條件的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在新增補貼資金中或被給予優先補貼或獎勵。農業保險方面,未來還將創新推出財政支持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并建立各級財政共同投入機制。
(新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