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農林學院 張仁興
信陽油菜霜霉病的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治措施
信陽農林學院 張仁興
信陽市是河南省油菜種植核心區,也是農業部發布的《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的優勢區域之一。油菜霜霉病是信陽油菜生產中最重要的病害,常年株發病率為10%~30%,嚴重的在80%以上,一般年份減產10%~20%,嚴重發生年份減產30%~50%。油菜霜霉病除侵染油菜外,還可侵染白菜、蘿卜、花椰菜、甘藍、芥菜、蕪菁等十字花科作物。
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染霜霉病,病菌侵染葉、莖、花、花梗、角果等地上部分器官。葉片感病后,初期出現淡黃色斑點,后擴大成黃褐色大斑,受葉脈限制呈不規則形,葉背面病斑上出現霜狀霉層,嚴重時全葉變褐枯死。一般由植株的底葉先變黃枯死,逐漸向上發展蔓延。薹、莖、分枝、花梗和角果感病后,病部初生褪綠斑點,后擴大呈黃褐色不規則形斑塊,病斑上有霜狀霉層。花梗和角果嚴重受害時變褐萎縮,密布霜狀霉層,最后枯死。花梗發病后有時頂端大彎曲,呈“龍頭狀”,花瓣肥厚變綠,不結實,長有霜狀霉層。感病嚴重時,葉片枯落直至全株死亡。
油菜霜霉病的病原為寄生明霜霉(Hyaloperonospora parasitica Consstant ),屬卵菌門明霜霉屬真菌。病原菌的菌絲體無色,不具隔膜,分枝多,在寄主組織細胞間生長,以球形或棍棒形吸器伸入寄主細胞內吸收營養。有性繁殖器官在發病后期病組織內的菌絲上形成球形的藏卵器和側生的雄器,受精后形成卵孢子。成熟卵孢子球形,單胞,厚壁,黃褐色,表面光滑或略有皺紋。
油菜霜霉病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糞肥和種子上越夏和越冬,并成為初侵染源。越夏后的卵孢子秋季萌發后侵染幼苗,產生孢子囊進行再侵染。冬季氣溫低,不適宜病害發展,以菌絲在病葉中越冬,翌春氣溫回升,又產生孢子囊再侵染葉、莖、角果,條件適合時可進行多次再侵染。油菜成熟時,在組織中又形成卵孢子,進入休眠階段。油菜霜霉病的發生與氣候、品種和栽培等因素都有一定的關系。溫度和降雨量是油菜霜霉病流行的重要條件,低溫、多雨、高濕和日照少的條件有利于病害的發生。該病在信陽市一般是由于卵孢子侵染導致幼苗發病,冬季停發,春季流行。油菜苗期霜霉病的發生與降雨密切相關,9—10月如果有連續4 d以上的降雨,霜霉病就有迅速蔓延的可能。春季寒潮頻繁,冷暖交替,并伴隨著降雨,容易滿足病菌孢子囊形成和侵染條件,是春季病害流行的重要影響因素。
根據油菜霜霉病的發生流行規律和生產實際,目前該病的綜合防治策略為:以種植抗病品種為基礎,化學防治為加強措施,農業防治為輔助措施。
(一)選用抗病品種
3種類型油菜中,甘藍型油菜最抗病,芥菜型油菜次之,白菜型油菜最易感病。信陽市可因地制宜種植抗病品種,如秦油2號、中雙4號等。
(二)輪作
油菜與大麥、小麥等禾本科作物輪作2年以上,或者水、旱輪作,可以大大減輕土中的卵孢子數量,減輕發病。
(三)栽培措施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使田間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均衡施肥,增施微量元素;窄畦深溝,注意排漬。
(四)藥劑防治
從油菜苗期開始,病株率在20%以上時開始噴藥,每隔10 d左右再噴1次。防效較好的藥劑有:80%乙蒜素乳油5 000倍液、0.3%苦參堿乳油300倍液、25%烯酰松酯銅水乳劑3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58%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8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以上藥劑也可用于種子處理。
信陽地區油菜重大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信陽市科技攻關項目(15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