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吉利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海朋
淺談狂犬病的防控
洛陽市吉利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海朋
狂犬病是一種世界范圍內致死率很高的人畜共患病。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近年來全球每年至少有5.5萬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5%在亞非國家。在亞洲,98%的狂犬病由犬類引起,由貓、狐、狼、貂等其他動物引起的不足2%。中國是世界上狂犬病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截至目前,我國飼養的犬只有1億只,每年被犬貓抓傷咬傷的有4000萬例并呈快速發展之勢。故加強狂犬病的防控刻不容緩。
(一)發病機理
狂犬病主要是通過破損皮膚及黏膜傳播的,也可以通過唾液、組織、器官、腦膜移植等途徑傳播。狂犬病發病有3個階段。第一階段:侵入末梢神經。狂犬病毒首先在傷口橫紋肌肌梭感受器神經纖維處聚集繁殖,接著侵入附近的末梢神經,其時間通常為3 d或更久。第二階段:侵入中樞神經系統。病毒沿周圍神經的軸索漿向心性擴散,可達3 mm/h,到達背根神經節后大量繁殖,而后入侵脊髓和整個中樞神經。主要損傷大腦和小腦等處的神經元。第三階段:向各個器官擴散。由中樞神經向周圍神經離心性擴散,侵入各組織和器官。其中唾液神經核、舌咽神經核和舌下神經核受損最重。當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節和心臟神經節受損時就會引起心血管功能紊亂或者突然死亡。
(二)臨床癥狀
狂犬病通常分為狂暴型和沉郁型,潛伏期21~56 d或更長。狂暴型犬病傷口有痛、癢、麻及蟻走等異常感覺,精神高度興奮,對聽覺和視覺刺激高度敏感,啃咬想象中的物體并有異食癖。嚎叫、恐水、怕風,陣發性咽肌痙攣,全身弛緩性癱瘓,最終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麻痹型犬病傷口疼痛,伴隨嘔吐、高熱,四肢無力,部分或全部肌肉癱瘓,喉部聲帶麻痹失音、流涎,逐漸死亡。
狂犬病流行的原因:一是傳播源地域的廣闊性以及免疫率相對較低。二是狂犬病宣傳普及不到位。中國幅員遼闊,狂犬病宣傳點多面廣,不易到位。三是各部門間協調難度大。狂犬病涉及衛生、畜牧、公安、食品安全監督、工商行政管理等多部門,易出現“誰都管、誰都不管”的現象。四是狂犬病研究工作的滯后性和相關生物制品的相對缺乏。五是不斷出現的新型傳染病容易轉移人們的注意力。
(一)加強政府部門的職能建設
1.各地政府部門安排專職機構,加強市、縣、鄉畜牧部門的信息網絡化建設,推行狂犬病疫情報告制度。
2.實行問責制度,確保狂犬病及時發現,快速確診,科學處置。
3.建立各職能部門狂犬病工作流程,統一行動,密切配合。
(二)建立健康犬只檔案
建立健康犬只檔案,落實養犬戶籍制度和年檢制度。
(三)建立流浪犬只救助中心
建立流浪犬只救助中心,防止狂犬病傳播。
(四)做好狂犬病的檢測工作
1.采取多種檢測方法,實現常規檢測和快速檢測相結合。
2.采取多種樣料檢測,如唾液、血清、腦脊髓液、頸背毛囊、皮膚、活組織等,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五)加強犬只的日常檢疫工作
1.加強產地犬只檢疫,對交易犬只、展出犬只、屠宰犬只等均應進行例行檢疫。
2.加強跨界省市之間的運輸檢疫。
3.加強出入境犬只的檢疫。
(六)加強科普宣傳
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公益活動等多種途徑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狂犬病的危害,科學防護,防患于未然。
(七)加強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接種
狂犬病免疫率在70%以上的地區,就基本上杜絕了狂犬病的傳播。
(八)加強新引進犬只的管理
新引進的寵物犬只應先到獸醫部門做健康檢查。繁育犬只應隔離觀察1個月,無異常再放入群中飼養。
(九)妥善處置發病犬只
對發病犬只立即捕殺,按規定焚燒深埋。按照早、快、嚴的原則,劃定封鎖區,嚴禁犬只出入,嚴格消毒。停止疫區犬類交易。非疫區和鄰近疫區犬只應進行緊急免疫接種。
(十)正確處置傷口,及時接種疫苗
一旦被犬只咬傷,先用清水或20%肥皂水沖洗20 min,涂擦碘酊,然后到疾控部門做進一步處置,緊急接種疫苗。傷口嚴重的還需使用抗病毒血清、免疫球蛋白、破傷風抗毒素、干擾素等。血清使用需注意3點:時間上晚于疫苗,用血清1次,傷口浸潤注射。
(一)加強病原與致病機理的研究
狂犬病毒的共性是嗜神經性,但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差異很大,其致病機理和病原體是診治和預防狂犬病的基本線索和依據。
(二)加強狂犬病檢測手段的研究
不管狂犬病的生態學調查還是免疫力檢測,均離不開敏感特異的狂犬病診斷。開展酶聯免疫吸附試驗、病毒分離鑒定、核酶檢測、分子生物學診斷和膠體金免疫層分析診斷試紙等方面的研究,對狂犬病的檢測意義重大。
(三)加強狂犬病疫苗的研制
狂犬病毒首次被分離并研制出腦干型弱毒疫苗以后,已培育篩選出多種弱毒疫苗、滅活疫苗和基因重組疫苗。中國目前的狂犬疫苗種類較少,加強狂犬疫苗的研制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