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朱雅麗,王暉,楊禮新
(安徽愛上農家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開發“互聯網+鄉村旅游”服務平臺 推動鄉村地區經濟建設提檔加速
徐陽,朱雅麗,王暉,楊禮新
(安徽愛上農家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在享受物質需求的同時更加追求精神層次的享受,從而帶動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是以鄉村和城郊的自然景色、田園風光、民俗文化、農業環境資源等為基礎發展旅游經濟,發展鄉村旅游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充分開發農業自然資源,同時鄉村旅游可向游客提供住宿等服務。新時期下,鄉村旅游發展迅速,結合現代互聯網技術創新旅游服務方式和模式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效益。本文主要對“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的相關內容和聯系進行研究與分析。
“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經濟發展;農業環境資源;分析
鄉村旅游是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為游客們提供觀光游覽、旅游咨詢和旅游住宿等服務,在發展鄉村旅游中應用“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是將鄉村旅游與互聯網技術等結合,在更多資源信息的搜集和利用中促使鄉村旅游服務模式轉變和創新,使鄉村旅游發展呈現科技化和現代化特點。鄉村旅游活動內容主要包括購農家品、品農家菜、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院和享農家樂等,在旅游服務過程中應用互聯網創新技術,能夠更加充分地了解游客的實際需求,繼而在鄉村旅游主題設計上進行不斷完善,充分滿足人們回歸自然、感受鄉土氣息、體驗田園之樂和休閑娛樂的需求。“互聯網+”屬于網絡技術時代下的新興事物,應用網絡思維、網絡平臺和網絡資源能夠進一步開發鄉村旅游智慧服務平臺,帶動鄉村地區經濟發展。
現代社會的發展促進城市經濟的發展,城市中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活動空間有限,城市居民更加向往拓展性活動,崇尚自由的鄉村生活。城市中由于土地面積有限,人口密度大,同時受工業生產和道路交通的影響,環境質量差,而在鄉村生活的人們能夠隨時呼吸到新鮮空氣、體驗鄉村活動和品嘗鄉間美味等[1]。物質生活的改善促使人們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均發生重大改變。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在業余生活中更加傾向于鄉村旅游,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刺激了鄉村旅游市場的發展。而互聯網等技術發展與應用為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網絡交易平臺,“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發展的市場前景和技術支持較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國家支持和鼓勵不同行業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隨著旅游市場的火爆,我國重視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安徽省旅游業中的一大重要板塊即鄉村旅游。2014年2月國家發改委經國務院同意,正式批復安徽省《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主要是為了在旅游示范區建設中提升安徽省關于鄉村旅游發展的開發水平和營銷水平;2015年國家提出關于“互聯網+”的行動計劃,強調在經濟發展中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為現代化經濟建設提供新動力[2]。“互聯網+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安徽省旅游經濟發展中,省政府先后出臺《關于促進我省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全省鄉村旅游發展三年(2012-2015)行動計劃》和《關于進一步加快鄉村旅游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意見,旨在互聯網模式下推動鄉村旅游產品進一步開發與營銷。
當代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技術投入,才能保證獲得大量的信息資源支持,尤其是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更需要有龐大的客戶資源,才能進一步促進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發展鄉村旅游的目的是為了在鄉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提高其社會知名度,以旅游形式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和相關行業經濟的發展[3]。但實際上由于鄉村地區交通等不夠便利,位于偏遠地區的鄉村道路體系不完善,信息、網絡等不發達,與外界的連接不夠密切,因而在宣傳不到位的情況下,難以提供當地旅游信息的普及率。“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下,信息基礎薄弱或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難以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信息資源,將阻礙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影響當地經濟的發展[4]。
鄉村旅游的發展屬于旅游服務業,人們在體驗農家生活的過程中主要參與的活動內容包括鄉村農事活動、欣賞田園風光以及品嘗農家菜等,因而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僅是旅游,同時還包括住宿、飲食和休閑娛樂等附屬性服務。鄉村旅游業發展中主要的經營者以當地農民為主,但是由于教育水平和知識文化普及程度的影響,當地農民難以受到專業的培訓,缺乏互聯網技術和信息經濟意識,繼而在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中難以突破傳統發展模式,不會應用新技術和新手段吸引游客、總體服務水平及能力低下[5]。因而在“互聯網+鄉村旅游”發展中農戶家庭是經營鄉村旅游的主要單位,但是農民在實地經濟管理中互聯網操作意識和技能不足,導致旅游服務經營規模較小,收益有限。
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在不同的行業、領域中應用廣泛,給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帶來巨大便利,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中,能夠建立統一化的“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使鄉村旅游發展更具現代化特點。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鄉村地區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不夠充分,經營者與管理者沒有進行數據搜集、統計和分析,導致對鄉村旅游市場消費者信息掌握不夠,影響產品開發和品牌定位[6]。鄉村旅游消費者群體對于旅游關注點的選擇、旅游產品選購偏好以及旅游互動需求等,相關經營者與管理者均要站在市場分析的角度,對其進行全面的數據分析,了解其消費傾向。“互聯網+鄉村旅游”屬于一種技術性的新型商業服務模式,鄉村旅游經營者缺乏互聯網思維,對數據分析不足,直接導致互聯網技術應用效果不佳,致使客戶群開發存在障礙,旅游產品銷售和旅游服務定位等也會存在較大問題[7]。
發展“互聯網+鄉村旅游”主要依托互聯網技術,因而在實際發展中需要應用互聯網思維,加大技術研發和投入力度,例如在鄉村地區進行旅游信息數據庫建立,通過電子商務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應用,打造統一的鄉村旅游信息服務平臺,平臺服務項目包括旅游線路交通導航、旅游景點信息查詢、天氣預報推送、農家服務或產品訂購、線上交易以及服務點評等[8]。“互聯網+鄉村旅游”發展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在技術研發和技術投入使用中與各項鄉村旅游經濟活動相適應,可以搭建彈性化的云計算信息服務平臺,整合不同的基礎設施資源,在相關管理控制模塊和虛擬技術的應用下,高效整合網絡、存儲和計算等硬件資源,在鄉村旅游服務中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為旅游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提升“互聯網+鄉村旅游”服務水平與服務質量。鄉村旅游發展離不開信息資源和數據資源,進行技術路線分析,能夠完善不同電子服務平臺搭建,奠定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硬件基礎。
鄉村旅游發展是以鄉村資源為基礎,為游客提供觀光、土特產等產品服務,但在此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鄉村自然特色、資源類型和文化習俗等不同,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中應該注重品牌效應,設計、開發不同的旅游活動、提供豐富的產品服務,其中農家樂活動因其獨特的互動內容深受游客注意[9]。在“互聯網+鄉村旅游”中經營農家樂需要做到創新經營和規范運營,農家樂屬于鄉村旅游經營的一部分,在互聯網模式中應該統一線上運營和線下運營的服務標準,否則出現隨意變更產品價格、預約違約等將會導致游客投訴增加。農家樂是鄉村旅游經營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在實地經營中應該構建一個統一且具有公信力的旅游服務平臺,統一發布相關旅游產品信息,做到統一包裝、統一價格,應用統一旅游形象進行產品開發、宣傳、推廣以及營銷,提升農家樂經營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經濟效益產出比重,打造“互聯網+鄉村旅游”良好服務品牌。
要形成“互聯網+鄉村旅游”新業態,就要在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中應用不同信息技術建設旅游服務智慧服務平臺,將地理信息系統WebGIS、WebService和HTML5等應用到云基礎架構搭建中,另外,在UDDL、簡單對象訪問協議SOAP、WEB服務描述語言WSDL和即時通訊IM技術開發中進行大數據的融合,為“互聯網+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商務搭建信息共享平臺,在鄉村旅游各項信息共享、共建中滿足多種不同商務需求,“互聯網+鄉村旅游”智慧服務平臺支持多終端信息傳輸,屬于O2O一站式的旅游服務綜合軟硬件平臺。這種智慧服務平臺能夠滿足鄉村旅游市場開拓需求,能夠在相關旅游信息的引導、查詢、預定、推送和交易中滿足不同人群需求,公共服務價值和旅游監督價值突出。
“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下的鄉村旅游發展需要開發、整合和利用多種不同的社會資源、經濟資源、技術資源和市場資源等,包括在農家樂經營中也要首先進行市場調查,了解客戶群的基本消費需求,然后在大量信息資源的整合中分析和預測出鄉村旅游服務品牌經營的方向,最后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售后點評服務。關于售后點評一方面是為了能夠及時了解游客的消費意見,繼而為后續的工作改進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完善鄉村旅游服務工作,提高游客消費滿意度評價、增強游客二次消費的信心。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網絡在線點評更加便利、快捷,信息收集和整理更加高效,但是在運營農家樂的同時仍舊需要建立更加規范化、完整化和系統化的消費者權益保障體系[10]。例如,以制定《農家樂網上運行規范》等,約束商家經營行為,并與保險公司對接,對消費者權益進行基本保障,同時也降低商家的經營風險。還可以對鄉村旅游市場的各項消費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對服務差評、產品價格異常和不規范經營等行為進行進一步的跟蹤、調查。
應用“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發展鄉村旅游能夠在不同的網絡平臺進行旅游產品的宣傳,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的游客進行旅游消費,鄉村地區每年游客接待量不斷增加,獲得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帶來較多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例如,農家樂活動中存在隨意攀折樹木、破壞魚塘、捕食野生動物等不文明行為,對此需要利用互聯網技術和相關網絡平臺進行規范勸導,對游客不文明行為進行公示、批評,嚴重者則直接列入旅游“黑名單”。“互聯網+鄉村旅游”發展不能一味追求經濟效益,需要從長遠角度考慮,利用互聯網平臺的社會公眾性和公開性,進行文明旅游宣傳和生態環境保護宣傳,同時展開話題討論,引起人們對鄉村旅游自然環境資源保護的重視,在鄉村旅游消費規范引導中加大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安徽省旅游經濟發展近年來呈不斷上升趨勢,其中鄉村旅游發展較快,具有較大上升空間。但是由于安徽省農家樂、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等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在服務規范、消費引導和旅游市場管理中仍舊存在較多不足,經營時間隨意、服務簡單同化等問題突出,鄉村旅游經營戶自身又缺乏產品的規劃、包裝和推廣。針對這些問題,政府以及當地的旅游部門應該加強“互聯網+鄉村旅游”建設,提升整體旅游服務、規劃水平。應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發展鄉村旅游能夠在公共交流中了解大眾旅游消費需求,使農家樂和鄉村旅游深山無人識的傳統經營模式和尷尬境地得到改善。在“互聯網+鄉村旅游”模式中應用互聯網思維,搭建更加完善、合理的集成應用移動互聯網和鄉村旅游信息數據庫,結合電子商務技術,促使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安徽省在“互聯網+鄉村旅游”探索實踐中更加注重相關信息技術和配套設施建設,例如,氣象數據推送、交通導航、旅游信息查詢、服務或產品訂購和線上交易等,網絡技術支持大大提升了鄉村旅游發展的線上交易率和線下體驗率,整體性和系統化的“互聯網+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模式建立,大大推動了安徽省鄉村地區經濟建設與發展。
[1]魯婉婷.鄉村旅游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探究[J].經營管理者,2016,(36):315-316.
[2]羅光華.“互聯網+”背景下文化創意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及升級對策研究——以貴州省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11):231-236.
[3]黎紅艷.肇慶市“互聯網+鄉村游”新型智慧旅游模式發展的建議[J].商場現代化,2017(05):242-243.
[4]毛峰.“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6,32(03):74-77.
[5]周文英.“互聯網+”游休閑管理優化研究[J].農業經濟,2016,(06):40-42.
[6]董濤,李映彩.利用互聯網+鄉村旅游建設美麗鄉村[J].云南農業,2016,(06):79-81.
[7]蘇燕萍.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營銷模式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1):67-68.
[8]畢富利.“互聯網+”背景下鄉村可持續發展旅游模式的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7):196.
[9]周菲菲.互聯網+時代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策略探析[J].農業經濟,2016,(08):46-47.
[10]呂倩.“互聯網+”視野下智慧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6,(09):161-163.
支持項目:安徽省鄉村智慧旅游服務平臺共性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編號:1604a0902191,項目承擔單位:安徽愛上農家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F592.7
A
10.14025/j.cnki.jlny.2017.20.003
徐陽,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信息化及專業氣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