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媛,劉嘉南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600)
創新農業經濟管理理念 促進轉型期農業經濟騰飛
王麗媛,劉嘉南*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600)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對我國農業經濟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面對新的市場形勢,抓住發展機遇,迎難而上,保證我國經濟長足發展,是當前農業發展的關鍵。面對當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客觀問題,要致力于分析造成問題的原因,并積極提出解決辦法。
轉型期;農業經濟;創新發展
農業經濟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整體形勢,關系到我國的國際地位和競爭能力。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形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轉型期的農業經濟發展具一定的新特點,把握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特點,倡導農業經濟管理創新理念,多舉措促進我國農業經濟騰飛。
城市與農村關系密切,相互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相對比較快速,相對于城市而言農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從當前整體形勢來看,我國更加注重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強調城市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工業也開始逐漸反哺農業。所以轉型期我國農業經濟發展體現出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加快,政府對農村教育以及福利等投入不斷加大。同時農村各方面也在不斷的完善,城鄉差距不斷縮短。城鄉差距不斷縮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城市的資源正在不斷向農村地區擴散和輻射,即使是離城市比較遠的鄉村也正在逐漸的擴散和輻射;二是農村的優質資源也在源源不斷的輸往城市,為城市提供各種優質農家產品,以滿足城市人們的需求。
我國農業正在向著集約化與精細化方向發展,農業經濟發展也呈現出了與之協調的發展方向,農村經濟產業鏈條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延伸,農業、工業以及金融領域出現了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農業發展內部發展模式也更多樣,產品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
傳統模式的弊端十分明顯,保守和落后的生產方式以及經營管理方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形勢,也不利于現代農業發展進程。為了改變落后的生產方式,農民必須提高知識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必須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就要倡導新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探索適合農業發展的管理模式與理念,符合農村經濟的科學發展方向,改善農民生活水平。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也有利于帶動城市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突破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有利于實現城鄉經濟發展。
要想改變農村當前的管理局面以及落后的農業經濟管理現狀,首先要從轉變思想意識,從意識層面入手,幫助農民樹立現代農業管理模式。這期間需要政府的引導與宣傳,深入到農民家中,進行走訪和調查,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先進的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調動廣大農戶轉變傳統的經營理念,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建設性,并積極宣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意義,引起農民觀念上的轉變,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我國對于農業領域有深入的探索,但是在農業科研管理方面還稍顯不足,應該不斷加強農業科研管理方法與農業發展實際相結合的力度,將各項科研成果應用到具體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對于資金方面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革,這涉及政府方面能否改變以往資金投放模式,根據科研機構項目開展的實際需要,下撥相應的資金。政府將其研究出的最新成果投入到實際應用領域,既能為農村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又能將科研機構研究出來的成果變為資金,繼續加大對科研工作的投入,形成一條良性的、循環的產業鏈,帶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人才是創新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是不斷推進我國現代農業進程的不竭動力。一是國家需要從資金、政策等方面支持農村建立相關專門的科研機構,引入專業人才并進一步培養,加強專業人才對該地農業發展實際情況的了解以及該區域城市經濟大發展狀況,以形成該區域的相對完整的、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做出具有針對性的科研成果;二是科研人員需要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時刻把握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新知識和新技術融入到具體的科研人才的培養上。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管理方式的創新是一個十分艱難而又復雜的過程,需要來自社會多方面的支持和幫助,例如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其效能,科研機構要不斷培養農業經濟人才,研發農業發展技術,農民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水平,并積極參與到現代農業發展中來。總之,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是關系到百姓生活,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大事。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國農業經濟將不斷創新發展,取得新成績。
[1]魏曉光,黃金龍.關于提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13).
[2]司馬義·玉素甫.經濟轉型期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策略[J].南方農機,2017,(14).
[3]袁淑敏.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0).
[4]司馬義·玉素甫.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途徑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13).
F323
A
10.14025/j.cnki.jlny.2017.20.014
王麗媛,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發展。
劉嘉南,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