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武
(磐石市園藝特產技術推廣站,吉林磐石132300)
東北山慈菇林下野化栽培技術
陳喜武
(磐石市園藝特產技術推廣站,吉林磐石132300)
中藥材林下栽培是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林地立體經營綜合利用的有效生產方式,近年來一些中藥材品種在林下栽培,充分體現出了它的生產優勢和效益優勢,農民得到實惠,產業也得到快速發展。林下野化栽培是林下栽培生產模式的延伸,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高,產品品種好,是中藥材生產的又一個發展方向。山慈菇是一個林下野化栽培的適宜品種,栽培技術簡單,適宜種植人群廣泛,產品價格高,市場前景好,發展潛力大。
東北;山慈菇;野化栽培
野生山慈菇在東北地區是一種不常見的中藥材,儲量較少,多數人對它不熟悉,在東北俗稱冰球子、山芋頭。據“中國藥典”記載,山慈菇為蘭科植物杜鵑(Cremastra appendiculata)(D.Don)Makino、 獨 蒜 蘭 〔Pleione bulbocodioides(Franch.)Rolfe〕或云南獨蒜蘭(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的干燥假鱗莖。前者習稱“毛慈菇”,后二者習稱“冰球子”。其以假球莖入藥,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作用,主要治療癰腫疔毒、瘰疬痰核、淋巴結核、喉癖腫痛、蛇蟲咬傷及狂犬傷等。冰球子主要分布于陜西、四川、甘肅、貴州、云南、西藏和東北等地。長白山區域以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所生產的冰球子因藥效好深受藥商青睞。由于近年來的過度開采,野生藥用資源匱乏,市場價格居高不下。人工栽培生長年限長,產量不高,擴繁較慢。
冰球子林下栽培是中藥材林下栽培的又一適宜品種。是今后一段時期冰球子栽培的一個發展方向,野化栽培具有成本低,經濟效益高,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林地立體經營綜合利用,提高產品質量的優點。
冰球子是一種耐寒性極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能耐東北冬季-30℃、-40℃的低溫,每年初春大雪消融,便露出上年越冬的綠色葉片,4月下旬開始抽薹,5月下旬至6月陸續開花,6月下旬果實逐漸成熟,隨著種子的成熟,地上部分枯萎,地下球莖開始休眠,進入休眠期,8月中旬休眠期結束,地上部分長出葉芽,逐漸長成葉片,地下部分球莖周邊長出小塊莖,小塊莖也逐漸長出新的葉芽,逐漸脫離母體形成新植株。
冰球子林下野化栽培是把種子或種栽種植在與野生冰球子生長相似的林地內,在人為管理看護下自然生長,使其內在質量與野生藥材基本一致的一種栽培方式。栽培技術簡單,適宜種植。
野生冰球子生長于海拔600~1200米的高山地帶,生長環境為植被較好的山地林下,闊葉林和針葉林均有生長;多為向陽坡,坡度在45°以下,腐殖層深厚,蘊含水分的涼爽半陰環境。林下野化栽培應避免陰暗、潮濕、不透光、不通風的地塊。
在選好的林下地塊連根清理雜草、小灌木及石塊,場地清理盡量大一些,種植區域向外延伸幾米清理。可人工除草也可藥劑除草,藥劑除草可減輕后幾年除草壓力,但要休田一年半以上,可做畦也可不做,但都要留作業道、排水溝。排水不暢,光照不足的地塊多做畦栽培。
冰球子繁殖方法有兩種,一種為有性繁殖,即利用種子進行繁殖;一種為無性繁殖,即使用塊莖進行繁殖。有性繁殖由于種子細小,成熟度不好,繁殖技術要求高,且種植年限長,成苗率低,所以種子繁殖在實際生產中基本不采用。無性繁殖能縮短種植年限,又能滿足生產需要,且繁殖方法簡單,易于掌握,是目前生產中所采用的繁殖方法。
冰球子無性繁殖的方法,就是利用塊莖繁殖。塊莖繁殖冰球子春、秋兩季均可栽培,春季一般5~6月份,秋季8~9月份,把起獲的假球莖或野生球莖抖凈泥土,選取芽飽滿粗壯,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的假球莖做種栽,在整好的地塊進行栽植。種栽要用光滑器具運輸,如用筐類搬運筐底要墊草,以免種栽造成創傷,盡量現起現栽,如路途較遠或不能及時栽植應拌入細砂儲運。采用分級栽培;株行距一般采用10厘米×20厘米,15厘米×20厘米,視種栽大小而定。
移栽前要對地塊除草,移栽后不可用藥劑除草,只能人工除草,從早春到6月下旬,為成熟性生長期,除草原則是春季早除草,可用鐮刀割除行間雜草,對苗周圍雜草只能用手拔除;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休眠期,隨著種子的成熟,葉片枯萎,地下球莖開始休眠,此階段氣溫較高,雨量充沛為雜草生長旺季,可用剪草機或鐮刀清除地上雜草,除草可多次進行。8月中旬開始長出新的葉片,球莖進入生理性繁育生長期,此階段氣溫逐漸下降,雨量減少,雜草長勢不旺,人工清理個別高棵雜草即可。10月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清理床面。
冰球子喜陰怕澇,林下栽培可保持苗床濕潤,雨季要注意排水,四周挖排水溝保持排水通暢,避免因水分過大而爛根。暴雨過后或連雨天要注意察看,若低洼處積水應及時挖溝排除,以防水分過多引起塊莖腐爛或發生病害。
冰球子病蟲害較少,大田栽培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黑變病等,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等。野化栽培很少有病害發生,以預防為主:一是選擇無病壯苗栽植,提高抗病能力;二是避免根莖損傷,防止病菌侵入;三是避免過密栽植;四是營造通風環境;五是防水排澇。害蟲主要是地老虎,春、秋季活動較多,主要是咬食莖葉。發現被咬食的植株,可人工捕殺和誘殺。
冰球子林下栽培一般栽植3年即可采收,4~5年采收產量為最高。冰球子林下栽培采收要比耕地栽培困難,草根多,石塊多,采挖時一要避免挖傷球莖;二要精細挑揀球莖,避免遺漏;采收時要從畦低端開始自下而上逐行采挖,將挖出的塊莖單個摘下,抖凈泥土,剪掉莖稈銷售。采收的冰球子可鮮品銷售,也可加工后銷售。
S789
A
10.14025/j.cnki.jlny.2017.20.034
陳喜武,大專學歷,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園藝特產技術研究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