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玲
(梨樹縣樹臺機械林場,吉林四平136506)
樹立林業集約化經營理念 改善森林資源危機狀況
李柏玲
(梨樹縣樹臺機械林場,吉林四平136506)
森林不僅供給人們新鮮的空氣,還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可以說森林是人類的財富。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木材的需求量增大,部分森林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因此,林業部門應采取相關措施來緩解森林資源危機。本文主要對現代林業集約化經營進行思考,以期為我國林業更早完善集約化森林經營模式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集約化經營;林業發展;過度砍伐;培育工作
雖然我國的森林總面積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森林蓄積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國仍是一個生態脆弱的國家[1]。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人們對木材的需要逐漸增加,開始對森林濫砍濫伐,造成過分開采,導致我國的林業資源岌岌可危,面臨資源枯竭的危險[2]。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逐漸意識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保護森林環境,解決森林資源危機也成為了我國林業部門主要的工作。本文將從集約化森林經營涵義、目前我國林業管理出現的問題及實現現代集約化森林經營的主要措施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集約化經營是一種較為新穎的經營策略,與傳統粗放式管理相比有顯著的優勢,將社會效益作為根本,將經營進行規模化的管理,將我國林業資源向集約化經營發展需要大量投入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及技術資源,通過規模化的管理模式代替粗放式經營管理,向國外林業發展先進的國家學習借鑒,通過對諸多資源進行集中使用,提高使用質量,減少資金投入,培養專業的林業資源管理人才,遵循可持續發展主題,以此改善我國森林資源危機問題,獲得最大化的生態及經濟效益。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對森林的經營管理模式為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管理也是林業發展初創時期的表現。粗放式普遍存在著管理效果不佳,森立資源嚴重浪費的問題,與一些林業資源發展良好的國家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森林的管理模式陳舊,可持續發展理念淡薄。有關森林集約化經營政策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專業人才往往掌握最前沿的先進技術,我國林業應盡快完善集約化經營模式,就必須有專業人才和先進技術的支持。目前,我國在環境監測技術及水源涵養林技術上仍較為落后,且相關的科研人才較少,專業技術人員的缺乏是制約我國林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粗放式經營模式仍然是我國目前森林經營管理的主要模式,集約化經營是一條長久的發展方向,財力與人力投入必須要做,同時還需要有先進的思想決策引導,引入更多專業的技術人員及科學技術。
資金注入是實現集約化森林經營的基礎,由于對森林資源的過度開采,造成了林業資源匱乏的現狀,而林業生產的周期性又較長,時常會出現資金運轉不周的事件發生。此外,部分山區經濟收入較少,部分經營者的年收入甚至連基本生計都難以維持[3],因此要增加對育林基金的補助,同時要引進專業人才及先進的防火、防蟲技術,以提升我國森林資源的質量。
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林業制度,讓相關制度來監督各地林業局及有關部門的具體工作,提升林業部門的工作效率,也提升監管部門的監督力度,讓各項制定好的集約化森林經營制度能落實到實處。
生態公益林及商品林是林業經營中主要的組成部分,兩種林各有特點,不能用同樣的經營方法進行經營。對于商品林的管理及經營可以進行人力、物力投入,在施行集約化管理,使得商品林高產出高效益,用最少的投資成本獲得最大化的經濟利益,使得我國林業快速發展;對于生態公益林的經營和管理,可主要通過植樹造林、封山護林等保護措施,對我國有限的林業資源進行保護。
林業的發展關乎著我國總體經濟發展,要使我國的林業進行可持續發展,應用集約化森林經營理念,加大先進的科學技術及專業的人才的支撐。
[1]賈憲軍.關于地方林業建設策略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07):249-249.
[2]詹昭寧.換個思維方式經營森林[J].中南林業調查規劃,2015(01):8-10.
[3]范宇,劉娜,劉成偉,等.關于林業現代化建設的思考[J].農家科技旬刊,2016(10)0031-0032.
F326.2
A
10.14025/j.cnki.jlny.2017.20.046
李柏玲,工程師,研究方向:造林及森林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