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樹軍
(遼寧省建平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遼寧 建平 122400)
遼西地區混交林的主要作用及營造技術
梁樹軍
(遼寧省建平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遼寧 建平 122400)
在低山丘陵地區實施森林營造中,混交林與單一林比較,不僅能夠增強對森林區域空間資源的更合理利用,同時也對森林土壤營養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營造人工混交林,是位于遼寧省西部低山丘陵地區的重點林業工作。為了促進遼西地區混交林的規模與區域,筆者對混交林的主要作用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混交林造林的主要技術與方法。
1.1 有效的利用了森林土壤的營養空間。在同區域內的森林土壤中,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土壤所含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最大程度的利用森林土壤空間的營養,是提高森林土壤的利用價值的重要渠道。在混交林中,因為樹種較多,不同的樹木品種在根系分布上有所不同,如果將不同樹種栽種到同一區域內的土壤內,可以充分利用土壤不同層次的營養,實現了土壤營養空間利用的最大化。
1.2 有效的促進森林環境生態平衡。混交林與單一純林比較,對生態平衡的促進作用更為明顯。眾所周知,森林動物依賴樹木的樹種與品種不盡相同,例如,松樹是松鼠的天堂,沙棘林則更適于山雞棲息,野生桃樹以及其他果樹森林是猴子的樂園。單一純林形成的生態環境僅適宜單一動物的活動,為人類以及動物的生存帶來的空間也是比較單一的,而且對于動物生存棲息來說,也是比較單一的。
1.3 極大地增強了森林環境防護能力。與單一純林比較,混交林形成的林冠、林幕較為濃密、郁閉,根系十分發達的樹種在深入土壤扎根以及地上部位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實現了有效地防御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這也大大提高了混交林類型森林的自我防護能力,當遇有洪水、颶風侵襲時,混交林抵御災害能力比單一純林就要高得多。
2.1 雙喬木、多喬木混交類型。混交林的喬木混交類型是采用2個或2個以上的喬木樹種進行混合栽植,不僅節省大量的造林空間,提升森林林地的土壤肥力,充分顯現不同樹種的不同效能,還能充分挖掘和增加林農的蓄材資源,大幅度增強森林的生產能力與產出效益,使林農在相同的經營條件下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混交林分主要樹種與次要樹種形成結構合理的復層林,主要樹種分布于上層,次要樹種分布于下層,不同樹種之間的協調作用要大于矛盾,從而實現了效益較高的林分生產率。
2.2 一喬木一灌木混交類型。一喬木一灌木混交類型是采用喬木種和灌木進行混交栽種,能夠緩解喬木混交方式當中樹種間距小和光線不充足的問題,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喬灌木混交造林也能夠有效保護和改良土壤。栽植初期灌木往往生長速度更快,灌木可以充當喬木的保護傘,而當灌木停止生長,喬木高度超過灌木的時候,灌木會因為光線不充足而逐步死亡腐爛,從而為喬木的生長提供豐富的營養物質。
2.3 多喬木多灌木綜合性混交類型。多喬木多灌木綜合性混交類型繼承和發揚了喬木混交以及喬灌木混交這兩種類型的優勢,同時也為混交林造林的立地條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混交林形成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久。綜合性混交林的種植會給林農帶來繁重的撫育工作量,混交林的綜合混交不適宜在立地條件不良的林地區域應用和推廣。
3.1 帶狀混交造林技術。帶狀混交造林技術是遼寧西部地區混交林造林應用的主要技術與方法。帶狀混交造林技術操作簡單、管理便利,但是帶狀混交的造林技術方法僅僅適合較為平坦的林地區域,在地勢平坦的擬造林林地將2種以上的樹種利用帶狀混交林的方法進行栽植,可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帶狀混交造林技術適合各種類型與不同規格的樹種苗木栽植。
3.2 株間混交造林技術。株間混交在造林上也叫作行內混交,指的是將2種以上的樹種苗木按設計的距離隔株栽種在同一行內。混交林能夠提升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而株間混交在提高土壤蔗糖酶活性方面的效果還會更高一籌。株間混交對于樹木間距的要求較高,而且樹種間距需要進行合理的設計。如果樹木的間距較小,彼此間相互影響因素就會加大。如兩者均為喜陽樹種,那么低矮的喜陽樹種的光照量就會大大減少,從而對樹木的生長極為不利。因此,采用株間混交造林間距的合理確定極為重要。
3.3 實施隨機混交造林技術。隨機混交造林是種多樣化的混交方式,按照非格式化的比例將不同種類的樹種栽種在同一個林地范圍內。隨機混交造林技術適合地形不規則以及對于混交林種植具有特殊要求的地區,如森林公園、林區山頂、林地山腳下部等。隨機混交造林在地形選擇上首先要以具備一定的層次性為前提,在平坦的林地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