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文
(遼寧省朝陽縣國土資源局 遼寧 朝陽 122000)
芻議測量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應用技術
陳寶文
(遼寧省朝陽縣國土資源局 遼寧 朝陽 122000)
實施土地的科學整理,一方面能夠節約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還能夠促進國民經濟向健康有序方向發展。土地整理工程與科學測量是密切相關的。土地整理中的工程測量有三個主要階段:預先設計、施工建設、施工運行三大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十分重要,不可或缺。
1.1 測量比例尺要與土地整理工程設計相一致。在進行土地整理的測量過程中,比例尺選擇很重要,實踐證明,土地整理的測量比例尺要選定1∶2000為宜,值得說明的是,關鍵或者極其重要的的整理區域則選定1:500的比例尺為最佳,如特殊的地段如水溝區、道路區、堰塘區等地段耕要進行準確測量。測量過程中不要擅自改變比例尺的大小,要按照相關規定實施,否則難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率。
1.2 測量必須符合項目區的要求。測量在土地整理工程中要與項目區的要求相一致。測量要以自然村(行政村)為基本單位,以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表為依據,分門別類對土地的面積進行測量、獲取到每個圖斑的具體準確面積,最終形成土地整理項目區內土地整理前各類土地面積分類匯總表,使之一目了然。
提高土地利用率,主要措施就是按著土地整理要求,實施有效有序的的土地科學整理工程。在土地進行科學有序整理工程實施過程中,測量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性環節,也是土地整理工作能否如期按著要求完成的必要前提。通過精準的測量,不僅了解整理區域的地勢地貌,還能收集相關的測量數據,為完成土地整理工程提供可參考的數據。
3.1 測量前的準備實施。此階段有兩方面的工作必須按要求進行,首先,對每一個需要控制的點進行實地踏堪,并進行標志性設施設置;其次,對測量前已有的測量控制點的相關數據和資料進行整理。
3.2 實施控制測量程序。測量的實踐說明,控制測量是所有測量的基礎性前提,土地開發整理測量項目更是如此,為了與國家統一制定或規劃的坐標系統密切相聯系,首先實施控制測量。土地整理的項目區面積如果很大,布設工程控制網是必須的,工程控制網的布設工作,一般情況下要遵照自整體區域到局部區域,實施分級布網、逐級控制為原則。
3.3 相關首級控制網的特別說明。一般情況下,利用GPS是首級控制網的主要渠道,點連式、邊連式這兩種形式是首級控制網的的布網形式。坐標系多統采用西安坐標系(1980),高程系統采用國家高程基準(1985)。值得一提的是,首級GPS控制網相鄰點間基線長精度必須與國家GPS測量規范E級標準相一致,其固定誤差在10mm以下,比例誤差在20mm以下;GPS測量大地高差的精度可在E級標準基礎上按放寬一倍的標準操作。首級GPS控制網點數要大于或等于2個,同時埋設好固定標志,還要做好相應的點標,目的是為了永久長期保存。關于高程的控制,要求用曲面擬合的方法進行,如若高程點分布合理,既可以滿足高程控制的需要又可以減少測量的工作強度。
3.4 相關碎部測量的具體說明。RTK和全站儀是實施碎部測量主要儀器。此環節可以用編碼測圖或草圖加點號的方法進行。用RTK實施測量,每天進行具體的作業前必須檢查各個主要參數,同時測量一個控制點作為檢核點。如果應用RTK測不到的地方,就可以采用全站儀進行測量,應用全站儀測量時,應注意進行測站的檢查,確保測站設置合理和正確。每天測量后采集的數據當天傳到電腦保存,同時予以進行備份。對于碎部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中誤差值:主要地物要低于20cm,其他地物要低于30cm為標準。
3.5 測量高程地形加密要求。用于土地整理進行測量時,必須要保證測量技術標準和要求。對實施測量的溝、渠、塘、河流、水庫、湖泊要按1∶500的加密的要求進行測量;加密主要是加密擬規劃建設的溝渠沿線的高程點、加密擬增加和改建道路沿線兩側的高程點、加密土地平整區域的高程點,以達到計算工程土方量的準確標準。在測量過程中必須依據土地現實存在的具體環境特點,采取相應的的具體技術措施,保證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實用性、依據性。
3.6 進行權屬調查及地類測量和統計。地類測量和統計:對各個地類圖斑的主要包含范圍、面積大小、具體位置進行測量,各類土地面積、規模要以行政村為具體的統計計算單位,基于《國家土地管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表》來進行準確進行填寫。關于土地權屬的調查:在1∶2000及以下的要實地進行測繪,對于1∶500及以上也可以實施先測量后調查的方法步驟進行,界址點通常都采用RTK的方法來測量,形成清晰的界址點成果表,用于土地整理進行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