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培
(趙縣農林牧業局土肥站 河北 趙縣 051530)
小麥抽穗揚花期田間管理技術
孫力培
(趙縣農林牧業局土肥站 河北 趙縣 051530)
小麥抽穗揚花階段,正是小麥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多發和災害性天氣多發的時期,采取合理的技術措施,改善小麥生長條件,促使小麥養根護葉,提高灌漿強度和延長灌漿時間,可以有效提高小麥產量,改善小麥品質。
小麥孕穗至揚花期是決定小麥小花數及小花的發育程度時期,良好的環境條件是促進小麥穗大粒多的重要因素。孕穗期是小麥對水分需求的臨界期,對于土壤肥力較差、總莖數不足及生長瘦弱、葉色發黃的麥田要以促為主,及時結合澆水畝追尿素5~10 kg,防止小花退化,提高結實率。澆好孕穗水和揚花水,并避免在大風大雨天氣時灌水,以防倒伏。同時,要注意此期對小麥細菌性條斑病、銹病、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控。
這個時期主要防治病蟲對象:早代蚜蟲、小麥吸漿蟲(蛹、成蟲)、小麥粘蟲等蟲害。抓住關鍵時期防治吸漿蟲,發生吸漿蟲地塊應著重搞好蛹期防治。方法是:畝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 ml,加水5 kg,拌細沙土25 kg,順壟撒施,撒后及時澆水。發生區麥田抽穗后,若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見2~3條成蟲,還要進行成蟲防治。
小麥生長后期葉面追肥,不僅可以彌補根系吸收作用的不足,滿足小麥生長發育所需的養分,而且可以改善田間小氣候,減少干熱風的危害,增強葉片功能,延緩衰老,提高灌漿速率,增加粒重,提高小麥產量。因此,可在灌漿初期噴0.2%~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2%的天達-2116植物細胞膜穩態劑溶液,每畝噴50~60 kg。葉面追肥最好在晴天下午4:00以后進行,間隔7~10 d再噴1次,噴后24 h內如遇到降雨應補噴1次。
在小麥開花15 d以后土壤含水量低于15%時,適當少澆一些水以確保小麥正常灌漿。在沒有明顯的旱情時,應適當控制澆水,避免小麥頭沉遇風倒伏,防止氮素的淋溶,影響籽粒光澤度、角質率和加工品質。同時,澆麥黃水會引起小麥根系的窒息,加速衰老死亡,造成粒重降低,影響產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