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偉健
(廣東省湛江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 湛江 524037)
禽流感的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
賴偉健
(廣東省湛江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東 湛江 524037)
早在1878年,就有發生禽流感的文獻記載。直到1955年,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病毒才被科學家所證實是導致當年意大利大量雞群死亡的罪魁禍首。禽流感由此得名。伴隨著禽流感的流行不僅導致大量家畜的感染給人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會使人發生感染對整個社會帶來沉重的災難。因而,禽流感的產生原因及對禽流感的防御措施備受人們的關注。
1.1 禽流感的種類以及病原特點。禽流感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傳播速度快,流行范圍廣,給養禽業帶來極大的危害。禽流感病毒主要有兩種分類方式,根據核蛋白(NP)和基質蛋白(M1)抗原性及其基因特性可以分為甲型、乙型、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危害最大,感染以后常會造成大面積流行。根據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程度又可分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于其高的發病率和感染率,一旦感染會給家禽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典型的流感病毒呈球形,為單股RNA病毒,成熟的病毒直徑為80~120 nm。病毒對干燥和低溫的抵抗力很強,但是不耐熱,在60℃的環境下,20 min就可以將其滅活,陽光直射、紫外線直接照射都可以將其殺死,普通的消毒藥也可以將其殺死。禽流感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變異后的病毒可能比親代細胞更具破壞能力,同時增加了不可控性。這也是禽流感橫行世界一個多世紀仍無良方進行防治的主要原因。
1.2 禽流感的傳播途徑及流行方式。禽流感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感染動物通過糞便、咳嗽、噴嚏等排出病毒,健康的禽類直接或者間接接觸被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或者用具,就可以感染發病。禽流感發病快,迅速波及全群,呈地方性流行或者大流行。發病季節性很強,天氣驟變或寒冷的季節,發病率較高。
1.3 誘發因素。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對禽類的需求日益增長,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很多飼養者都產生了不恰當的育種觀念。致使當今家禽的免疫力大幅降低,最終結果就是禽流感的大面積爆發。我們不得不承認高密度的家禽飼養方式方便了對養殖場的管理并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是,高密度的家禽飼養方式加快了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之間的傳播速度,同時也加快了禽流感病毒的變異,使人們對禽流感的防治變得更加困難。除此之外,一些不法養殖場為加大經濟利益,降低飼料的品質,同時缺乏一整套的飼養防治設備,為禽流感的爆發創造了有力條件。不得不提,飼養人員防疫知識和意識低下也是爆發禽流感的原因之一。
2.1 免疫接種。禽流感在禽類之間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廣,變種數量多。鑒于禽流感病毒的種種特點,采用傳統的滅活疫苗對禽流感進行預防,雖然不能保證不感染禽流感,但仍然可以大幅降低禽類感染禽流感的幾率。各個養殖場都應積極進行對禽類疫苗的接種并檢測疫苗的效果,以確保最大程度減少禽流感的爆發。
2.2 科學規劃養殖場。對于養殖場的建設位置同樣至關重要,養殖區一定要遠離市區等人流眾多的地方。一方面減少人感染禽流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同樣也降低了禽類感染禽流感變種的幾率。當然,養殖場內禽類密度應該適中,保證養殖場的通風和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增加禽類的免疫力。還要避免多種禽類混合飼養,以免發生多種禽流感病毒交叉混合感染。
2.3 加強應急處理措施。在發現感染禽流感的禽類時應果斷采取全面撲殺的方式,快速切斷傳染源,防止禽流感病毒的再擴散,同時要對四周進行嚴格檢查,對爆發禽流感的地方進行全面消毒,并利用有效設備進行檢測,將危險和損失降到最低。
2.4 加強對防疫的監管和宣傳力度。在一些邊遠落后地區,對防疫知識以及防疫的重要性宣傳力度不夠,導致養殖人員缺乏對禽類養殖的防疫知識,同時執法人員也不能嚴格貫徹落實政策,致使禽流感大面積流行和傳播。有些養殖場缺乏完整的一套防疫體系,在實驗室所驗證的防疫措施不能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取得理想的效果。還有個別的防疫人員缺乏責任感,為圖便利不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規范操作,導致一些地區的防疫站不能完全掌握本地區的疫情,致使禽流感大面積、不可控的爆發。要減少進而避免禽流感的爆發,就要建立科學的防疫體系,并做好監管工作。加大資金投入尤其是對基層的資金投入,健全檢測、防疫設備和所需基礎物資。加強對從事基層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執法人員的定期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和執法水平。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監管人員足夠硬,對于禽流感的防治才能取得預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