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艷梅
(遼寧省建平縣電視轉播臺 遼寧 建平 122400)
雷電對低山丘陵地區有線電視系統的干擾破壞與防護
羅艷梅
(遼寧省建平縣電視轉播臺 遼寧 建平 122400)
雷電是低山丘陵地區雨季常見的自然現象,隨著遼西部地區有線電視的普及與推廣,雷電對有線電視的破壞與影響程度越來越大,因此,推廣和普及防護雷電技術與方法,可以大幅度減少雷電對有線電視網絡的傷害,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低山丘陵區;雷電防護;有線電視
雷電是氣象學里描述的雷云層,當接觸或接近大地時,地面就會產生和感應出與雷電相反的電荷,當地面電荷與雷云層電荷逐漸積聚,達到相應的能量時,就會隨之產生云與云、云與大地之間的放電,并伴有光和聲音的自然現象。雷電能量較小時,是一種習以為常的自然現象,當雷電能量較大時,放電現象就積聚成一種自然災害,這種自然災害具有強大的破壞程度,所帶來的災害后果極其嚴重。尤其是低山丘陵地區,雷電發生的頻次多和程度大,尤其是對與雷電相關聯的有線電視設備的損壞是經常會發生的,對于有線電視系統設備,如若采取良好防雷措施,就會大幅度避免有線電視系統遭到雷擊,減少破壞,避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雷電對有線電視系統的干擾在距離上可分為直擊雷(零距離)、感應雷(有一定距離的靜電感應和電磁感應)和球形雷。在低山丘陵地區,對有線電視系統產生的雷擊主要形式是“直擊雷”和“感應雷”兩種情形,對有線電視的危害與干擾較大。
1.1 直擊雷對有線電視系統的破壞方式。直擊雷是帶電云層的電荷與大地的電荷之間放電形成的雷電形式。雷電以強大的能量形式流經地面建筑物和地面設備進入地內,極短時間內產生的巨大的熱能和振動力使周際物體遭到嚴重破損。具有電阻或電感的物體通過電流后出現能量巨大的電壓降和感應電壓,擊穿絕緣體,令雷電強行擊穿物體,雷電流經物體受熱產生汽化、急劇膨脹,產生超乎強大沖擊力,破壞電流穿越周際的人體、物體等。
1.2 感應雷對有線電視系統的破壞方式。感應雷在釋放部位和方式上可以分電磁感應雷電和靜電感應雷電兩種。低山丘陵地區有線電視系統的電子設備、被破壞的有線電視系統設備主要以感應雷為主要方式。電磁感應雷的主要能量釋放方式是:雷電進行放電時,能量巨大的沖擊雷電流在流經周際空間產生瞬即變化的強磁場,迅變磁場于鄰近導體上產生出很高的電動勢能,進而損壞有線電視系統設備,電磁感應雷占雷擊率的比率極大,危害范疇非常廣。靜電感應雷則是帶電積云在與地面接近前,與懸于空中導線或其他導電凸出物頂部產生感應,釋放出能量巨大的電荷,這種破壞現象發生情形較少。
2.1 接收天線防雷技術措施。架設天線時在保證接收質量的前提下盡量避開雷電易發區。全面部署和架設避雷針、避雷線設施,與之配套的接收天線要在避雷針的保護區范疇內,同時要特別注意降低避雷針的接地電阻設施。用于布置的天線饋線、電纜、光纖等要有良好的接地設施,線路的接地電阻要嚴格控制于4歐姆范圍之內。
2.2 電源部分的防雷技術措施。安裝三相電源防雷器,其主要功能是迅速將雷擊產生的大量脈沖能量釋放到安全地線上,從而盡可能保護機房內的前端電視設備系統;機房安裝在線式UPS電源。做好三種接地工作,首種接地方式——進行防雷接地,就是過電壓保護裝置或設備的金屬結構的接地方式;次種接地方式——進行保護接地,即正常情況下將電氣設備外殼及不帶電金屬部分與大地進行的可靠連接;第三種接地——進行工作接地,指電力、通信等系統中利用大地做導線的接地方式。
一是進行放大器及分支分配器的防雷。放大器應用接頭兩端都設裝防雷器,所有的放大器箱嚴格安裝避雷地線,電阻要注意控制在10歐姆范圍內,這樣雷電產生的巨大能量就會及時釋放到地線上,以此來有效的保護放大器;二是有線電視系統整個網絡盡量多點進行接地,組成點多面廣的接地網絡,使線路觸及接受感應雷的機會大大減少。具體操作技術:安裝的同軸電纜屏蔽網、支撐電纜用的鋼絞線全方位進行接地,在每隔10桿用1根0.5 cm×0.5 cm×0.5 cm的1.5~2 m長的角鋼作為接地體埋進地里,也可在計算好土壤電阻率的情形下安裝數根進行接地保護,避雷線與支撐鋼絞線必須用導體接連為一體化。
[1]郝高林.有線電視防感應雷電的措施[J].家電檢修技術,2011(17):55.
[2]羅雅.有線電視系統雷電防護措施的設計[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S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