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珊珊(景德鎮陶瓷大學)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它的文化源遠流長。隨著我國對外交流的增加,陶瓷深受世界各地人民的喜愛。因此,如何使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好地了解我國陶瓷文化,怎樣做到能讓他們真正懂得陶瓷背后的含義這成為了所有譯者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個需要我們在翻譯的時候運用一點技巧。當我們在從事陶瓷方面的翻譯時該運用到哪些翻譯技巧,翻譯陶瓷名稱方面有哪些規律可循,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進行研究的。
陶瓷是一種在人類生活中和生產中不可缺少的材料和其制品的統稱。在人類生產歷史上有著數千年的歷史。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ceramic則是陶器pottery、炻器stoneware和瓷器porcelain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成型、干燥、焙燒等工藝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做陶瓷。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著不同的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技術特點。英語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術一千多年前,漢族就已經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廖鐘明在《日用陶瓷分類名稱翻譯初探》里就提到“陶瓷的分類方法,我國專家認為基本上有兩種:一是學術性分類方法,一是習慣性分類方法(包括約定俗成和市場反映)。翻譯屬于學術性分類方法,應當持嚴肅態度,不能信手拈來,人云亦云。”陶瓷根據其原料來源來分可分為普通陶瓷和特種陶瓷,普通陶瓷又可以稱為傳統陶瓷,以天然硅酸鹽礦物為主要原料:如粘土、石英、長石等。主要制品有:日用陶瓷domestic porcelain、建筑陶瓷architectural porcelain、電器絕緣陶瓷electrical insulating porcelain、化工陶瓷chemical stoneware和多孔陶瓷porous porcelain。特種陶瓷special porcelain是以純度較高的人工合成化合物為主要原料的人工合成材料。按用途分類又可分為結構陶瓷structural ceramic、工具陶瓷instrument porcelain和功能陶瓷functional porcelain。結構陶瓷又可以分為氧化物陶瓷oxide porcelain和非氧化物陶瓷non-oxide porcelain。功能陶瓷里面包含壓電陶瓷piezoelectric porcelain、鐵電陶瓷ferroelectric porcelain、介電陶瓷dielectric porcelain、半導體陶瓷semi-conductive porcelain、生物陶瓷biological porcelain和磁性陶瓷magnetic porcelain等。
陶瓷的器型主要指器物的外觀形狀,如口部、頸部、肩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形狀,以此來判斷它燒造的年代和窯口。常見的陶瓷器型主要有碗bowl、盤plate、壺pot、瓶bottle、罐jar等,其中有五聯罐five-collected jar、荷葉形蓋罐lotus leaf shape cover jar、蟋蟀罐cricket jar、將軍罐temple jar、瓜棱罐covered jar with melon ridges、梅瓶prunus vase、貫耳瓶vase with pierced handles、蒜頭瓶garlic-head-shaped vase等。圓器指能在輪車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盤、碟等。琢器指不能在輪車上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如瓶、樽、罐等。一些簡單的器型要翻譯起來并不是什么難事,只要分清楚器型即可。
楊紅英在《博物館瓷器展品名稱英譯研究》中提到:從技法構圖來看,瓷器上紋飾的裝飾手法一般有指代上色(如描金、描銀等),構圖(如通景、開光等)以及立體裝飾(如雕瓷、鏤空等)等手法。對于這些術語,要求譯者對瓷器領域的背景知識有一定了解,不能忘文生義。例如這個“開光”,不是大家以為的佛教用語,而是瓷器紋飾的一種裝飾手法。描金traced in gold,通景continuous,開光framed,鏤空openwork。我國陶瓷中常見的紋飾有:百花、山水人物、漁樵耕讀、耕織圖、百子圖、八仙、云鶴、團碟、牡丹、水仙、蘭草、蓮池荷花、菊花、月季、海棠、喜鵲梅花、花鳥、松鶴、二老賞月、三羊開泰、萬壽無疆、安居樂業、歌舞升平、五谷豐登、西湖十景、西廂記。三國演義、封神榜、水滸、空城計、木蘭從軍、嬰戲百子圖等。中國瓷器的眾多紋飾絕不僅僅只起到裝飾作用,其在美觀之外更多的是被賦予了深層次的意義,有著耐人尋味的深刻寓意和表達人們內心對幸福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祝福。因此在這方面的譯文如果不了解中國這些古典故事的寓意是很難生動形象地把作品內涵翻譯出來的。
釉彩的種類有很多,按坯體類來分,有瓷釉porcelain glaze、陶釉ceramic glaze以及火石器釉stone glaze;按燒成溫度可分高溫釉high-temperature glaze、低溫釉low-temperature glaze;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transparent glaze、乳濁釉opacif i ed glaze、顏色釉color glaze、有光釉bright glaze、無光釉mat glaze、裂紋釉(開片)crackled glaze、結晶釉crystal glaze等。
1、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燒胎體涂白、綠、褐、黃色釉,1100℃窯溫烘烤,當時多用做陪葬品。
2、釉上彩,在燒好的素器上彩繪,再經低溫烘燒而成,因彩附于釉面上,因此被稱作釉上彩;它的品種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琺瑯彩等。
3、釉下彩,于生坯上彩繪,后施釉高溫燒成,彩紋在釉下,永不脫落。其品種有青釉褐綠彩、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
4、釉里紅,以氧化銅為色劑在胎上彩繪,施釉后高溫燒造出白底紅花,始于元代景德鎮。
5、釉中彩,在上好釉的瓷器上進行裝飾,然后再高溫燒成,彩料或釉料熔融進了先前的釉中,和釉上彩工藝相似,但又和釉上彩有一定的區別。
如今,很多我們對陶瓷的翻譯都是為了去適應外國人,根據國外流傳至中國的東西來翻譯,但筆者認為陶瓷是我國古代祖先所發明創造的東西,而后被外國人學習臨摹效仿,歸根結底還是我國的文化產物,因此我們在翻譯中,不能一昧地去附和外國人的思想,應該有我們自己的文化底蘊在里面。
鄧宏春就在《館藏景德鎮陶瓷珍品名稱英譯中的歸化與異化策略》說過:五彩繽紛的釉色可以采用直譯,如青白釉greenish white glazed,釉里紅underglazed red,琺瑯彩enamel color,孔雀綠釉peacock green glazed,霽藍sky blue,祭紅shiny red,有些可以采用英譯加注的方式,如青花qinghua(blue and white),粉彩fencai(famille rose),五彩wucai(polychrome),斗彩doucai(contrasting colors),雖然外國游客短時間內無法接受,但從文化傳播的長遠來看,隨著對外交流的增多,這些英譯也會像kungfu(功夫),toufu(豆腐),taiji(太極),qipao(旗袍)等詞匯一樣,為外國讀者所認可,成為傳播中國陶瓷文化的成功典范。
這篇論文通過對陶瓷的概念、分類、器型、紋飾、釉料等多個角度淺談了陶瓷名稱翻譯的問題。在做陶瓷名稱翻譯的時候應該如何做,怎樣去做好,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傳播我國陶瓷文化。同時在翻譯陶瓷的時候,我們應該彰顯我國的文化底蘊,而不是一昧地附和外者的思想,也不能直白死板地翻譯,與陶瓷作品本身的含義相悖。希望各位學者一起努力,互相學習,共同研制出一套完整規范的陶瓷翻譯標準,為翻譯事業做出杰出貢獻,以便后人有跡可循。
[1]廖鐘明.日用陶瓷分類名稱翻譯初探.中國陶瓷.1986
[2]楊紅英.博物館瓷器展品名稱英譯研究.中國科技翻譯.2012.8
[3]鄧宏春,童琳玲.目的論視角下館藏景德鎮陶瓷珍品名稱英譯研究.現代交際.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