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濤
(河北省邱縣農牧局河北邱縣057450)
邱縣棉花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王明濤
(河北省邱縣農牧局河北邱縣057450)
為確保棉花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棉花生產上,邯鄲市邱縣示范集成推廣綠色高產高效、節本增效、生態和諧的技術模式,減少勞動力投入和農藥、化肥使用量,逐步實現高產與高效相統一,生產與生態相協調。棉花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要點如下:
2017年示范推廣棉種冀優861和希普7。在選擇優質棉種的基礎上,嚴格按照品種的要求適期播種,一般掌握在4月20~25日進行播種。提倡適期晚播,減輕苗期病害和早衰程度,爭取一播全苗,減少用工。播種時要留播種溝,使幼苗與地膜之間有一定距離,避免幼苗燙傷。
在整地前搞好殘膜清理回收工作,減輕“白色污染”。播前沒有足夠的降雨就要洇地造墑,一般洇地時間比播種時間提前5~7d為宜。造墑前已耕翻的地塊,洇地后先耘1遍,再均勻噴灑二甲戊樂靈或仲丁靈等苗前除草劑,然后耙1遍待播;對沒有耕翻的地塊,耕地后先耙1遍再噴除草劑,然后再耙1遍待播。提倡撒肥、耕地、噴施除草劑一次性作業,降低勞動強度。
增施有機肥、配合微肥,確保土壤養分全面均衡增產。推廣管道灌溉、小畦灌溉;采取加強機械中耕等措施,實現農藝節水、節肥。
提倡精量播種,留苗密度因品種特性確定,一般常規棉品種4500株/畝左右,雜交棉3500株/畝左右。采取兩種種植模式。大小行種植模式,大行距85~95cm,小行距42~45cm,每畝播種量1.5kg左右;等行距種植模式,行距0.9~1m,每畝播種量1~1.25kg。播種深度要掌握在2.5cm左右。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植保理念,搞好病蟲害預測預報,采取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綜合措施,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量,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統防統治。
6.1 及時放苗。棉苗出土后,當子葉展開變綠時要及時放苗,以防燙苗。放苗期間如遇高溫天氣來不及放苗時,可先用自制的打孔器具在膜中間打孔釋放膜內熱氣再放苗。
6.2 查苗補苗及間苗定苗。出苗后要及時查苗補苗,發現缺苗或死苗現象斷壟40cm以上時,應及時移栽。根據棉苗擁擠情況分次進行間苗疏苗,拔除弱苗、病苗,在3~4片真葉時定苗。
6.3 合理追肥澆水。地膜棉發育早、生長快、結鈴多,需肥需水量增加,高峰期提前。地膜棉提倡盛蕾至初花期根據降雨和土壤墑情及時澆水,正常降雨年份一般在6月10~25日進行。按照“一基一追”的原則,減少施肥次數和用量。花鈴期一次性追肥,要早施、重施,追肥要開溝埋施,以充分發揮肥效。
6.4 中耕鋤化。及時揭膜,加強中耕,促進根系生長。6月上中旬要及時揭挑膜,并逐漸加大中耕深度,促進根系縱向和橫向生長,提高棉花對水肥的吸收、抗旱防早衰防倒能力。澆水后或雨后要加強中耕,破除板結,提高土壤通透性。
6.5 合理整枝。適時整枝,調節養分分配。提倡簡化整枝。打頂應掌握“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一般在7月15日左右進行。
6.6 加強病蟲害防治。棉花蟲害主要有棉蚜、棉葉螨、棉鈴蟲、綠盲蝽等害蟲,在蟲量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及時用藥除治。防治綠盲蝽時要在下午5:00以后統一防治。棉花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爛鈴病、枯(黃)萎病等,防治病害主要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在播前拌種的基礎上,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以提高棉花抗病能力。
6.7 科學化控。根據棉花不同生育時期的長勢長相,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用縮節胺等生長調節劑,協調營養生長和生育生長關系,將株高控制在1~1.1m。
6.8 乙烯利催熟。在10月上旬,對后期貪青晚熟的棉田,每畝用40%乙烯利150~200g進行催熟,每畝噴藥液50~60kg,藥液要盡量噴在青鈴上,以提高藥效,噴后6h以內遇雨應重噴。
做好“五分”。棉花吐絮后要適時采摘,一般7~10d摘一次為宜,同時實行分收、分曬、分軋、分存、分售的“五分”辦法,防止“三絲”混入,以適應商品生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