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軍
(西平縣林業局河南西平463900)
楊樹紅心病和破腹病的發生與防治
吳曉軍
(西平縣林業局河南西平463900)
本文詳細介紹了楊樹紅心病和破腹病的發生規律,并總結了防治措施,供種植者參考。
楊樹紅心病;破腹病;防治方法
楊樹紅心病和破腹病是楊樹的常見病害,嚴重危害楊樹的生長。其中楊樹紅心病發病后,輕者在傷口處近木質部外層出現桔黃色水漬狀斑塊或條紋,嚴重受害時主干由根際至枝梢髓心和木質部均變成桔黃色或褐色,受害嚴重的沿傷口流出紅水,嚴重影響了楊樹的加工利用。楊樹破腹病危害楊樹樹干,開裂的樹皮高可達2m左右,樹皮干枯死亡,影響楊樹正常生長,嚴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積的死亡。
楊樹紅心病在我國發生普遍,危害也較為嚴重,尤其在河南、山東、河北、陜西等大面積栽植楊樹的地區,危害更加嚴重。發病后木材的許多物理力學性質均值指標均劣于正常木材,特別是沖擊韌性和承受彎曲強度方面。用作造紙原料時,紙張質量降低,制作板材時,紅白交界處易產生開裂現象。
1.1 病源及癥狀。楊樹紅心病的產生主要是以本身生理作用為主導,與多種細菌、真菌共同作用的結果。濕心材是楊樹紅心病發生的基礎,也是有關菌類得以生存和擴展的條件。地下水位高地帶的楊樹受害程度明顯高于干燥地帶的楊樹。楊樹紅心病與楊樹品種有關系,與樹齡也有關系。當年的扦插苗即可出現病狀,隨樹齡的增加變色程度逐漸增大。與楊樹生長速度也有關系,生長快的樹比生長慢的變色比率高,常認為生長快的樹木比生長慢的樹木含更多的濕心材。發病后,髓心及木質部自中心向外,上下擴展,也有從死節傷口向木質部或髓心一側發展,或沿蟲道逐漸向周圍擴展成梭形。病害擴展范圍和色澤因病害輕重而異,輕者僅在傷口處近木質部外層出現桔黃色水漬狀斑塊或條紋,或者僅髓心變色,嚴重受害時主干由根際至枝梢髓心和木質部均變成桔黃色或褐色。
1.2 發生規律。損傷是導致楊樹紅心病發生的主要原因,經調查凡樹木有蟲傷、死節、破腹、人為機械損傷的,一般都易發生紅心病。隨著年齡增大發病率與感病指數也逐漸增高。病害的發生發展與林木的生長勢強弱和林分的發育期有關,生長健壯的發病較輕,生長發育不良的幼林發病較重。
1.3 防治措施。扦插繁殖時選用沒有紅心病且木質化良好的穗條,插條時盡量避免插穗劈裂。對幼林加強撫育管理,促使林木生長旺盛。注意防蟲、防凍、防傷。也可用煤焦油乳劑或3%的氯化鋅涂抹傷口。
該病是一種非寄生性病害,主要危害楊樹樹干,開裂的樹皮高可達2m左右,樹皮干枯死亡,影響楊樹正常生長,嚴重的甚至造成大面積的死亡。
2.1 病源及癥狀。此病為生理病害,初步研究認為是由于溫度低受凍害引起的。該病主要發生在樹干上,使樹皮開裂,裂縫主要在樹干下部的西南或南向。裂縫深度淺至表皮層或內皮層,深至木質部,長度可達數米,裂縫兩側的顏色變成淡黃色或醬色。從裂縫中流出帶臭味的水或膠狀物。樹液開始流動時,這種物質的流量即增多。
2.2 發生規律。病害的發生和溫度有密切的關系。在低溫時,溫度稍有變化就會產生凍裂,因樹干的西南向或南向所受的日照時間長,溫度變化大,在突然冷卻時,樹干外圍冷卻發生收縮,使內部產生的應力超過組織強度時,即發生凍裂,或加深加長原有的裂縫。林木生長環境不同,病害情況也不同。在陰坡土壤肥沃濕潤的地方,日照時間短,溫度變幅小的條件下,林木發病率低。反之,在陽坡發病率就高。林內溫度變幅比林外小得多,因此林內不易發生凍裂現象。用實生苗造林不易發病,而用無性繁殖苗造林發病率較高。林木遭受破壞時亦容易發生凍裂現象。
2.3 防治方法。一是冬季寒冷的地區,可在樹干上捆綁稻草和秫秸,或用草包扎樹干,做好樹干的保暖;秋末在樹干1.5~2.0m高以下涂抹石灰,涂白劑配比: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水10份,加適量鹽作粘著劑,從而有效地防止樹皮表層溫差過大,而引起凍害發生。二是改善林木生長的環境條件,營造密度適宜的純林或混交林,也可減輕此病的發生。三是還可通過培育抗病品種,加強對林木的撫育管理等措施,達到防治的目的。
[1]陜西省林業研究所.毛白楊[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2]李桂英.楊樹破腹病的診斷和防治,農民致富之友[J].2016(11):323.
[3]鄭華英,戴雨生,解春霞,等.楊樹紅心病的形成原因[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0(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