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痛苦指數”更“痛苦”?日前,韓國官方發布了該國2016年的經濟痛苦指數——該項指標主要用于衡量經濟狀況以及民眾對于生活的“不快”程度。另有調研顯示,韓國民眾對于經濟狀況的主觀負面感受竟遠高于官方發布的數據,引發該國高層關注。
《韓國時報》2日報道稱,韓國官方前不久對該國1000多名成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由此計算該國2016年度的經濟痛苦指數。據了解,失業率和年度通脹率是計算該項指標的兩個關鍵數據。結果顯示,韓國上一年度的“痛苦指數”為2.0。
然而,另有社會調研表明:韓國民眾的“痛苦感知指數”高達23.7,這一數字比官方發布的“痛苦指數”高了10倍多。媒體稱,對于失業和物價兩項指標,韓國民眾表現得特別“敏感”。比如,數據顯示該國2016年度的消費者價格指數比上一年度上漲了1%、低于韓國央行2%的預期,但民眾卻感到該項指標上漲了9%。韓國央行方面此前宣稱,該國2016年度的經濟增長率為2.7%,但受訪者卻認為經濟“縮水”了3.3%。民眾對國家經濟的整體消極情緒引發了韓國高層的關注,韓國國會已經呼吁政府方面采取措施,如降低失業率、穩定物價等等。國會方面認為,“痛苦感知指數”的走高將不利于該國經濟發展。▲
(高文宇)
環球時報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