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新聞網2月1日文章,原題:北京郊區傳統農貿市場面臨電商挑戰才剛上午9點鐘,北京郊區楊鎮的大集已人頭攢動。不過,前來購物的宋天(音)說,最近幾年,每年只有這個時候她才會來這種農貿市場買東西,而非在網上購物,“我覺得這類市場才有過春節的氣氛。”
楊鎮這個集市綿延幾個街區,春節期間最繁忙。周圍村莊的人們趕到這里買賣農產品、食物及其他商品。今年春節,各色的雞商品成了熱門貨,人們紛紛購買慶祝新年。
但小商販們說,由于經濟放緩,今年他們的生意受到影響。賣春聯的段女士說,去年她賣一副春聯要價約合2美元,今年只賣1.4美元卻仍銷路不太好,“現如今,人們掙錢比以前難了。”
除此以外,來自電子商務的競爭愈演愈烈。田寶輝(音)今年在市場里擺了個攤位,出售從阿根廷進口的對蝦,但顧客寥寥。他說這肯定是跟越來越多的網購有關系,“如今網購很方便。你坐在家里付款,足不出戶,貨物就會被送上門來。”“以后來這類農貿市場趕集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少。”服裝商販唐淑萍(音)也有同感,“現如今,很多人都上網買東西,來大集的人少了。”
但至少在過節時期,大集仍是一片繁榮,因為集上有些東西是網上找不到的。宋天說,“我打算買點看著新鮮的食品和玩意。實際上,如今人們更多是來這里逛(感受節日氣氛)而非為了買東西。”▲
(作者杰里米·高,穆弈譯)
環球時報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