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

2016年加拿大政府正式通過法律把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命名為“春節”,認同并鼓勵全國范圍內各社區在此期間舉行各類慶祝活動,并“以此表彰亞裔對加拿大社會的巨大貢獻”。自此春節在加拿大全國范圍內獲得了官方認可的節日地位,也就是說,2017年春節是加拿大第一個全國性、各族裔都認可的春節。不過許多華人覺得意猶未盡,因為他們還沒有因此放假。
2017年春節作為第一個加拿大官方春節,慶祝活動尤其隆重。幾個大城市唐人街的新春大游行早就形成了傳統,近幾年不僅華裔參加,其他族裔以及消防、警察等機構也組織花車、方隊參加游行,圍觀的“老外”更是不計其數。今年春節的初一、初二適逢周末,新春大游行更是熱鬧,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甚至親自穿上唐裝,跑到溫哥華參加了華埠新春大游行,還用“至少聽得懂”的國語、粵語拜年。
發行生肖郵票是加拿大官方慶祝春節的傳統,這個傳統從1997年發行的第一枚牛年郵票開始,由于今年知道“春節”的各族裔人士較往年增多,今年雞年郵票第一批投放的小型張很快被一搶而空,筆者去家附近的郵局搶購,得知“已售完”,讓留下名字等補貨通知,這在往年是很少碰到的事。
加拿大皇家鑄幣廠也來湊“中國年”的熱鬧,去年10月,該廠推出18K金和純銀兩枚雞年紀念幣,金幣重11.84克,面值150加元,每枚初始售價688.88加元,銀幣重31.39克,面值15加元,每枚初始售價101.88加元,設計創意是“雞啼破曉”。這兩枚紀念幣推出后受到當地錢幣收藏家和愛好者熱捧,被譽為“精品”,雞年剛到,市場價已上升超過二成,大溫哥華、大多倫多等華裔集中的地區為慶祝春節,拿出少量金銀幣“打折”銷售,結果華人尚未反應過來,就被消息靈通的“老外”發燒友一搶而空。
春節期間,商家往往最愛“湊熱鬧”,以往都是華人經營的超市、市場熱衷于在新年里布置店堂、舉辦新春打折之類活動,去年就有諸如好事多、佳廉等非華裔經營的大超市推出“年貨專柜”,搞新春促銷,并用他們所理解的“中國元素”布置了店堂。今年這種情況就更普遍,以大溫哥華和大多倫多地區為例,不但大大小小的商圈普遍打出醒目的“慶祝春節”標志,貼出了紅“?!弊?,有些商圈還特意出錢請來醒獅隊“熱鬧熱鬧”,“圍觀群眾”自然也是哪個族裔都有。
筆者的一個朋友,平時經營詠春拳武館,逢年過節帶著徒弟為人舞獅,他說,“今年請醒獅的特別多,中國人請,老外也請,徒弟三班倒趕場子,累死了”。
筆者兒子就讀的高智商兒童特殊學校的各族裔小朋友在老師率領下精心排練《花好月圓》等幾首中國樂曲合奏,還用中文合唱了《茉莉花》。幾個非華裔教師特意做了“雞年攝影框”,老師、家長和孩子以此為背景拍照的趨之若鶩(如圖②)。
加拿大政府在20多年前將印度的排燈節確定為國家節日,中國春節成為第二個被法律確認為加拿大國家節日的族群節日?!?/p>
環球時報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