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陳佳

在日本,絕大多數地方只慶祝公歷新年即元旦,但在沖繩、奄美大島等少數遠離日本本土的地區,依然保留著慶祝農歷春節的傳統。在傳統氣息濃郁的沖繩,人們將春節看作祭拜祖先,祈求新年里健康長壽、風調雨順的重大節日。
1873年,明治政府宣布以公歷取代農歷。但沖繩自古深受中國文化影響,農歷依然在當地人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和日本本土不同,沖繩的“年中行事”即節慶依據的是農歷而非公歷,而春節則為“三大行事”之首(另兩大節慶為清明和盂蘭盆節)。按照農歷,沖繩人在農歷正月初一過春節。此后直到正月二十仍有一系列新年節慶。如正月初三為“初起”(開始工作),正月初七為“七日節句”(即七草節,喝七草粥),正月十六為“十六日祭”(即陰間新年,祭拜故人)。另外,在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三之間的吉日,要為家里過本命年的老人舉行“生年祝”,即慶祝生日,宴請賓客,以祈求老人無病無災,健康長壽。
按照傳統,在“舊正月”即春節當天,沖繩人要提前裝飾門松,向家里的佛像、神龕供奉大米、橘子、錢幣等物。還要一大早到井里或泉水邊打新年的第一桶水,這桶水被稱為“若水”,用來沏茶供奉神靈牌位以及清洗手足。“若水”被認為可清潔身心,保人健康青春。
除在家聚餐外,人們還會前往家附近的神社或山林圣地,在專職的“神女”引導下上香祭拜。沖繩當地歌舞也是人們慶祝春節的一大方式,當地人用三弦、太鼓、笛子等演奏古典民樂,然后跳扇子舞,氣氛歡快(如圖③)。在漁村港口,漁民要在漁船上及岸邊豎起各式各色的旗幟即“大漁旗”,還舉行新年拉網儀式,祭拜神靈,保佑航行安全以及捕魚豐收。
在春節前的臘月初八,沖繩人要過“鬼餅節”,供奉并品嘗所謂“鬼餅”,即用面粉、黑糖和紅芋等打制、用月桃葉包裹蒸熟的年糕。在沖繩有濃厚的灶神崇拜傳統,這里民俗中的灶神形象和中國部分少數民族的灶神形象很相似。臘月二十四,沖繩人要送灶神上天,名為“御愿解”,為此要打掃庭院,給灶神龕上供物及七柱香。正月初四則還要“迎回”灶神。
在節日飲食方面,沖繩傳統料理為“雞豬魚三味”,其中豬肉尤其受到歡迎,沖繩人因此稱農歷新年為“豬正月”。在除夕“跨年”時,沖繩人經常吃白味噌調制的豬肉排骨湯,或者豬內臟在魚湯里熬煮的“中味汁”,還有紅燒豬五花肉、豬蹄等。另外還吃象征多子多福的田芋、昆布以及魚餅、豆腐、天婦羅、涼面等。較有檔次的“年夜飯”常被放入被稱為“重箱”的多層方木盒,配上沖繩當地特產燒酒即“泡盛”,一起被擺上沖繩人喜慶的節日餐桌。▲
環球時報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