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

一般來說,寶寶6個月就會開始萌出乳牙,不過也有一部分寶寶萌牙晚,有的甚至1歲左右才出牙。那么問題來了,寶寶沒有長牙該怎么添加輔食呢?可以一直吃泥糊狀輔食嗎?
出牙晚的原因
出牙是件很個性化的事情,著急的4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往外冒,遲到的12個月才開始出;有的是一顆一顆出,有的是一對一對出,有的是下面先出了四顆上面才冒;有的是上下對照地照鏡子似的出。媽媽們能查到的出牙順序是多數(shù)情況下的,但是沒準您家寶寶就是那個出牙有個性的寶寶。其實只要到兩歲的時候,出齊16~20顆牙齒就可以了。
可是看著周圍的寶寶們的牙齒都冒出來了而自家寶寶一直沒有動靜,媽媽要承受的心理壓力還是有的,于是想盡辦法要促進乳牙快點萌出。最常想到的原因就是寶寶是不是缺鈣?但是出牙的早晚其實和寶寶的身體是不是缺鈣無關(guān)。如果寶寶真的缺鈣可能會表現(xiàn)為新萌出的乳牙有裂縫,而不會影響萌出的時間。出牙的早晚反而是和遺傳有一定關(guān)系。牙胚在胎兒期就是在寶寶還沒有出生時即已開始發(fā)育,出生時乳牙已基本形成,并儲存于牙齦內(nèi)部。如果寶寶沒有其他疾病和發(fā)育問題,媽媽就不要著急,等待即可。生命是在等待中慢慢綻放的,著急也沒有用,亂采取措施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在滿周歲以前,萌出的主要是對食物起切斷作用的切牙,而對把食物碾碎以及咀嚼的功能其實主要依靠的是舌頭和上顎以及牙床等等的相互配合,和牙齒是否萌出關(guān)系不大。所以不能因為遲遲不見乳牙的出現(xiàn)而一直讓寶寶只吃泥糊狀食物,這樣反而會影響寶寶咀嚼能力的發(fā)育。
特別強調(diào):出牙晚的寶寶和出牙時間正常的寶寶的輔食添加順序和質(zhì)地是一樣的。
抓住寶寶口腔發(fā)展的敏感期
正常新生兒出生就會吸吮吞咽乳汁,是因為吸吮反射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不需要學習。而經(jīng)過咀嚼把非液體食物處理后吞咽下去的能力是需要學習、需要訓練的。寶寶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幫助他認識世界,這種特殊的能力叫作“敏感期”。生命就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組成。6~9個月是寶寶口腔發(fā)展的敏感期,是認知并接受多種食物、發(fā)展咀嚼能力的黃金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寶寶學得最快最好,較少反抗。一旦錯過了,再要寶寶接受較粗的食物就比較難了。所以一定要在這個時期,及時有序地為寶寶提供各種各樣的適當?shù)氖澄铮驖u進地讓輔食從液體食物向固體食物過渡。輔食添加原則中的“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就是和咀嚼鍛煉敏感期相對應。
給寶寶吃硬的食物可以促進乳牙萌出?
答案:不是。
如同一直吃泥糊狀食物不會延遲乳牙萌出一樣,吃質(zhì)地硬的食物也不能促進乳牙的萌出。但是為什么寶寶在出牙的時候喜歡吃手和咬硬的東西呢?這是因為伴隨著乳牙在牙齦內(nèi)的運動,會刺破牙齦的神經(jīng)和周圍組織,引起牙齦腫脹,甚至發(fā)炎,寶寶會感到腫痛、不舒服,并且由于不太會吞咽,由消化腺的發(fā)育產(chǎn)生的大量口水不能及時咽下,會出現(xiàn)有很多口水的情況,進一步加重了寶寶的不舒服。這時候吃手指,咬牙膠其實是起到按摩牙齦、幫助帶走大量口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