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新,男,漢族,1969年出生, 中共黨員,本科學歷,高級教師,省級骨干教師,現任張掖市甘州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甘州區兼職督學,甘州區教育學會理事。甘州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張掖市優秀校長,張掖市優秀德育工作者,甘肅省“綠色學校”創建先進個人。
孟子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在學校,嚴格的制度管理是做好學校工作的有力保證。制度管理因其具有強制性和約束性,所以使學校管理工作標準、規范、高效。然而,如果缺少人文化的情懷,制度將變得僵硬,缺乏生氣,學校發展便失去了活力。在學校工作中,應該把制度化與人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形成規章整肅、氛圍溫馨、人心舒暢、生動活潑的學校工作局面。
教育工作是繁雜與多樣的,教師的工作往往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復合體。社會各方面對教育的監督,家長維權意識的提高,媒體對負面消息的偏好,教育體制本身的固有缺陷,社會與家長對教育的過高期望,教育機構和教育者話語權的缺失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今天教師聲譽的急劇下降,這些因素也加大了教師的職業壓力,對教師的心理、生理和行為等方面產生消極的影響,影響教師精神面貌,引發教師“職業疲憊”,最終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因此,學校的管理必須要求制度化和人文化的靈活統一。
人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是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是追求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學校人文化的管理,將會使教師在融洽的工作中享受工作的樂趣,并創造性地工作,把人文情懷與和諧精神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從而逐步提升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提高生活質量。
一、營造和諧氛圍,讓教師在工作中感受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覺。學校管理要積極營造和諧的氛圍影響和溫暖教師,讓每一個時刻都定格成教師幸福的“瞬間”。學校要引導教師提高職業認同感,引導教師在工作中享受,在享受中感悟生活的樂趣。學校要盡可能引導教師正確處理工作與家庭的關系,實現學校、教師、家庭三者的共贏局面。在實際工作中,學校應盡量改善教師的辦公條件,建立教職工健身中心,讓教師在一個賞心悅目、溫馨和諧的環境中愉快地工作。
學校對教師的關心,應從大處著眼,細處入手。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忙碌的、瑣碎的。生活上,學校要盡可能地去關懷教師,讓教師感受溫暖,從細微處做起,從小事做起,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定期為教師組織體檢,關心教師健康;利用三八節、教師節、元旦等契機,組織開展聯歡活動,使教師的身心在這些活動中得以放松,教師們的友誼在這些活動中得以加深,團隊凝聚力得到增強;教師有病住院,學校領導去探望;教師子女入園、入學問題,學校幫助聯系解決;有子女參加高考中考孩子小的教師及年齡大的教師,在安排工作時盡量人文化;通過建立學校QQ工作群、微信交流群,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關心,能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溫暖和尊重,會讓教師真正喜歡上自己所在的學校,這種看似短暫的幸福,卻會溫暖教師很長時間,進而增強教師的集體歸屬感,激勵教師保持長久的工作熱情。
二、搭建成長平臺,讓教師在發展中享受幸福
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來源于哪里?學校領導的肯定,豐厚的物質獎勵,固然可以帶給教師幸福感,可這些“幸福”是短暫的,教師的專業成長卻可以讓教師感得到長久的幸福。學校要通過多種途徑,激活教師成長的動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讓教師在成長中充滿自信,以飽滿的熱情成就自己,幸福他人。
1.讓每個教師都成為愛學習的人。職業的幸福感來自對職業的熱愛和對職業宗教般的情懷。一個有職業情懷的人,首先應當是一個愛學習的人。學習是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途徑,只有不斷地學習,才會使教師職業的生命之樹常青。學校要加大圖書經費方面的投入,購置教師喜歡且有益的書籍,采取多種措施、途徑,激勵教師閱讀,使教師在閱讀中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只有親近書籍,內心才能強大、淡定,才會聽到自己和學生心底最本真的聲音。“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多了,修養提高了,能力提高了,效率和幸福指數也就提高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學校應該創造一切條件給教師提供學習和培訓機會,盡可能多地組織教師與專家零距離接觸,多聽專家講座,多看名師的教學錄像,形成教師向名師學、向專家學、向同事學、向書本學的良好氛圍。通過團隊建設,集體研修,同伴互助,建立教師學習的“強磁場”,提高每一個教師的學習積極性。也只有學習,才可以滋潤教師幸福人生。
2.讓每個教師都能成為會科研的人。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想讓教師幸福,就要把教師引導到教育科研這條道路上來。教師的生命力在課堂,在課堂中摸索,在課堂中探求,在課堂中提升。學校要引導教師從小課題入手,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大問題。讓教師關注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思考自己的教學行為,促使教師主動建立起若干個發展共同體,在相互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盡管科研過程是艱辛的,但結果卻是甜蜜的。學校應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和工資提升同步發展,讓教師在教育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幸福地前行。
3. 讓每個教師都成為最完美的人。教師的成長,需要搭建不同的平臺,讓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教師都可以實現自我發展,從而成就自己、幸福自己。
對于成長期的年輕教師來說,成長的途徑就是磨課,蛻變方可破繭成蝶。因此,對年輕教師既要嚴要求,又要保護個性,指導他們逐步形成自己的鮮明教學風格,讓年輕教師快速出彩;對于己進入成熟期的中青年教師,鼓勵他們參加省、市級的名師、教育教學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評選活動,支持他們主持、參與課題研究,請專家指導,幫助他們提升教學經驗,引領他們向專家型教師發展;至于學校的老教師,他們身上承載著學校多年積淀的職業精神,這是支撐學校發展的“魂”,努力挖掘老教師身上的這種資源和財富,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將這種精神財富傳承給年輕一代。學校管理的對象是人,學校管理就是要讓每一位教職工發現自己、喚醒自己、成就自己、找到最美的自己。
三、建立人文化制度,為教師創造幸福發展環境
學校管理制度一定要有人文,強調人文化管理不能不要制度,制度管理是人文化管理的支撐,學校必須有規范的制度、科學的管理,學校只有施行科學嚴謹的管理,才能實現人性化的管理,否則學校工作就會陷入亂而無序的泥淖。
學校在評優、評先、晉級、考核、干部任命等事關教師切身利益的方面,一定做到民主、公開、公平,做到合理、合規、合情,為教師創建透明、公正、放心、安心的工作環境,學校要讓有個性的敢說話,有能力的會干事,人品好的教師受擁戴,干實事的教師受歡迎,說閑話教師的沒市場,形成風清氣正,團結和諧的人文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的幸福肯定會成就學生的幸福,成就學校健康、有序、可持續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