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年
【關鍵詞】 校園文化;定位;理念;活動;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022—01
學校是專門培養人、教育人的地方,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場所,它不僅僅是一個教室、操場的概念,同時也涉及到環境、文化的理念,尤其是學校的學生,更是校園文化的活載體。因此,學校將不止要求每一門課程而是整個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環境育人的功能。筆者就如何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談幾點看法。
一、提煉辦學思想,緊扣現代學校文化靈魂,把握學校文化建設的戰略制高點
1. 文化定位要立意高遠。學校應從辦學基礎的現狀分析和社會發展對教育培養人的要求出發,在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導引下,制定學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反思、回顧學校的辦學歷史,從而提煉產生學校的主旨文化,提出鮮明的辦學理念,倡導一種昂揚向上,文明樂觀的良好教育風氣,樹立敢于鉆研、敢于拼搏的精神,從而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教育品牌。
2. “一訓三風”要濃縮教育精髓。校訓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一種行為動力,具有導向作用,因此要體現德育工作的核心,要倡導學生對人誠信,對己誠信;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情感觀,推崇道德,弘揚傳統美德,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形成和諧相處的美德;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突出學習的途徑和方法,體現學習、處事的基本準則。
校風是學校治學的精神動力,旨在追求校園風氣積極向上,治學嚴謹務實,學習氛圍濃厚,紀律嚴謹有序,教育革新大膽,科研探索務實。
教風是學校的第一形象,要積極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樹立“敬業、廉正、自強、高效”的教育工作者形象,培養一批勤于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勇于創新的骨干隊伍,培養一批教學風格獨特、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廉潔從教、樂于奉獻的教學帶頭人。
學風是對學生學習要求的一種理念。要體現師生和諧共處、相互配合的思想,理順教與學的關系;培養學生學會思考、學會交流、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發明的優秀品質。
3. 辦學理念要順應時代潮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育的理想是為了一切人,是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信念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要讓“人本”理念成為學校的精神圖騰,固化為學校的意志,內化為師生的氣質,著力讓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穩定的情緒、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成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人。要圍繞質量中心,追求個性化的育人方式,積極構建“教育多元化,辦學有特色 ,教師有特點,學生有特長,創造勤奮學習的學園,健康成長的樂園,環境優美的花園”的學校發展模式。
二、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占準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1. 打造走廊文化。在樓道或墻體分層次設計弟子規、成語故事、三字經、唐詩三百首等國學經典篇目,注重彰顯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倡導講誠信、懂感恩理念,大力弘揚健康、文明之氣,大興經典誦讀之風,以期達到學生隨意、隨心、隨時受到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
2. 構建文化長廊。長廊文化要講究系列化、校本化,讓學生在各個層面均受到教育。如,在長廊內設計“ 黨的歷史”、“中國夢”“第二課堂”“校園明星掠影”榮譽墻,教師風采、藝術作品展等欄目,集中反映師生身邊的事,自己的活動,充分展示孩子們在素質教育、藝術教育等方面的成果,為學生搭建展示平臺.只有充分彰顯孩子活力,張揚孩子個性,才能有效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達到全面育人的功效。
3. 建設教育基地。校園文化教育基地具有內涵豐富和意義深遠的功能。要采取有效形式,依托文化建設和學校教育活動,充分發揮基地教育拓展性和延伸性的效應。
三、開發校本資源,構建書香校園,堅實校園文化建設的落腳點
1. “閱讀引領成長”。 建設書香校園,用閱讀豐富學生的精神底色,要落實學生誦讀活動,既要不斷增加學校圖書室藏書量,又要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同時豐富班級圖書角,發動學生將家中的優秀書籍帶到班級,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達到豐富生活、愉悅身心、發展人性、提升修養、拓展人生的目的。
2. 開發校本資源。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校開發校本課程要依據自身的傳統和優勢,立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校本資源。如,開發校園報刊,開設校園之聲,建設校史陳列館,編寫人本管理文集,滲透家鄉特色文化等,充分挖掘校本特色資源,開發出綜合性強、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拓寬學生的視野,使教育更加豐富,更具實效。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