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霞
【關鍵詞】 幼兒教學;音樂游戲;應用;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9—0122—01
一、在音樂游戲中老師要起到引導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老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因此老師應該切實負起責任,在課前認真備課,使游戲的流程設計清晰,且考慮周全做好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使音樂游戲達到最佳效果。老師在游戲的進行中應該注意引導幼兒對于自己情感情緒的表達,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在游戲中抓住幼兒的閃光點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使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方式就達到了教育幼兒的目的,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教學中所選的音樂旋律要適合幼兒的心理特征,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性
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選取的音樂必須是適合幼兒心理特征的音樂旋律。旋律可以是一些歡快、輕松、愉悅的。比如,今天是王曉萌的生日,老師可以結合這個特殊的日子,選取《生日歌》作為背景音樂旋律,這種朗朗上口的音樂旋律適合幼兒的心理節奏,在熱鬧的場景下,孩子們會一邊吃蛋糕一邊跟著唱起來,這樣既增進了幼兒之間的友誼,又讓幼兒學會了這首歌。還有,在上《三只小豬》時,我專門找了相應的配音,讓幼兒戴著面具在配音下玩游戲,幼兒們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把故事演繹得很逼真,游戲結束時幼兒還表達了各自的感受,體會很深,這就是成功的課堂。由于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偏小,對陌生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喜歡模仿新鮮的事物。我們要根據孩子的特性,在幼兒教學中采取合適的音樂游戲方式,讓幼兒無所顧忌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地參與其中。
三、通過音樂游戲開展情境教學,增強教學活動的生動性
情境教學是指老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幼兒共同創作的一種能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場景,這種場景能把幼兒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師生在此情此景中進行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老師通過音樂游戲創設情境教學模式,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感受、體驗教學內容,相信會比老師單一的講述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如,在上《小青蛙找家》這課時,我要求孩子進行創作表演,體驗小青蛙找“家”的艱難歷程。首先我們利用泡沫墊子做好了“池塘”;接著讓幾個幼兒戴著面具扮演池塘中的“水”,身體的波動動作形成水的流動;然后讓部分幼兒戴上自己喜歡的面具扮演太陽、小鳥、青蛙、花草等角色;剩下的幼兒用一些打擊樂器及生活中的一些用品進行伴奏,就這樣老師和幼兒共同創作了一個小型的音樂劇,再配上必要的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玩得非常開心。
四、在教學過程中加強音樂游戲中的趣味性,帶給幼兒愉悅感
音樂具有一定的欣賞性和趣味性,但是讓幼兒去理解音樂的內涵就顯得太難了,怎樣才能使音樂與幼兒之間架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認為應該將音樂游戲中的概念清晰化、故事化,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迎合孩子的口味和需要,不能生硬地讓孩子模仿,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只有幼兒接受了,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情緒下進行自由的表演,才可以發揮幼兒的天性,加深他們情感的體驗。同時,增強他們對音樂的理解和興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幼兒教學中,需要運用良好的教育手段來對幼兒的情感性格進行培養,而音樂游戲既是一種活動,又是一種良好的教育手段,它可以激發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又能在想象中發展自己的性格,從而為今后的成長打下好的基礎。
五、根據音樂游戲創設問題,在游戲中解決問題,提高幼兒綜合素質
在音樂游戲的創設中,老師要有目的地設計問題,為幼兒創造挑戰機會,引發孩子積極解決問題的動機,讓幼兒在探討、嘗試中解決問題。對于幼兒來講,在游戲中不斷地接受挑戰并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就是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如,在音樂聲中幼兒在玩“釣魚”游戲比賽時,發現把能釣的魚解決完了,水池里只剩下光滑的小球和方形的卡片,用原來的工具很難將剩下的玩具釣上來時,老師就可以引導幼兒思考:還能采用什么工具呢?孩子們一邊尋找著,一邊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有的幼兒找到了筷子夾方形的卡片,有的想到了用勺子撈小球。這個比賽過程其實就是在考驗孩子的耐心和細心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這無形中也培養了幼兒的綜合素質。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