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
2016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出爐!
微信號:fzfzzk 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6日
在歲末年初之際,《紡織服裝周刊》繼續隆重推出“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年度精銳榜”,以媒體的視角審視行業發展軌跡,精選出十大新聞事件、十大年度人物、十大領先企業、十大活力集群、十大產業園區、十大創新市場、十大匠心楷模、十大裝備先鋒。
在這份榜單中,每一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精英都堪稱典范,每一家企業的開拓與創新都足夠震撼。
中紡院自主創新18年,完成Lyocell纖維產業化
微信號:fzfzzk 發布時間:2016年12月25日
內容摘要:2016年12月23日,中國紡織業迎來了喜訊——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綠色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5萬噸Lyocell纖維項目工藝路線一次性全線打通,產品性能達到預期指標。這是繼2016年12月21日項目投料試生產之后,歷經2天2夜不眠不休的幸福回報;更是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從1998年開始歷經18年攻關,從小試、中試到萬噸級產業化,最終取得的碩果。
2016資本市場,6家企業加入紡織服裝上市公司行列!
微信號:fzfzzk 發布時間:2016年12月 28日
內容摘要:隨著2016年12月23日深交所的一聲鑼響,比音勒芬在經歷了歷時5年的漫長堅持后,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掛牌交易。至此2016年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上市的紡織服裝企業達6家(天創時尚、南旋控股、哈森股份、中潛股份、江南布衣和比音勒芬),同時,至2016年底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上市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達303家。

本刊電子雜志VIVA暢讀高關注度的期刊
2016年10月17日閱讀數:51254
2016年10月24日閱讀數:50832
2016年10月31日閱讀數:45654
《紡織服裝周刊》官網:www.taweekly.com
《紡織服裝周刊》iPad版與雜志同步更新,請訪問蘋果App Store下載《紡織服裝周刊》電子雜志請登錄以下4大主流平臺點擊閱讀
《紡織服裝周刊》微信號:fzfzzkweibo.com/TAweekly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關注《紡織服裝周刊》

本刊聲明
本刊已被多種數據庫收錄,并與多家網絡閱讀平臺合作推出電子雜志,投稿人如無特別聲明,均視為允許本刊將其作品在不同介質上發表。其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支付。因文稿而引起的法律糾紛,作者自負責任,本刊不承擔連帶責任。
9.4%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0334.1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比同年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9.4%的增速也是兩年以來的新高。
134億美元
商務部在總結2016年工作時指出,“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取得積極進展,2016年1~11月,我國與沿線國家貿易額達8489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外貿總額的25.7%,其中出口5234億美元,進口3255億美元。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直接投資134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投資總額的8.3%。
50%
天貓國際官方披露了其2016年的成績單:總成交為市場規模第一,保稅、直郵訂單總量均位于首位。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天貓國際平臺共引進了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覆蓋3700個品類的14500個海外品牌,與2015年引進品類相比增速接近50%。除了母嬰、保健品、美妝、數碼家電等進口標品品類之外,服飾、家居、飾品等非標品類招商劇增。
77.7%
據埃及中央公共動員與統計局(CAPMAS)公告稱,2015/2016農業年第4季度埃及棉花出口增長77.7%。2016年7~8月埃及棉花出口13.99萬坎塔爾(1坎塔爾=46.08公斤),高出2015年同期水平(7.88萬坎塔爾)。
《紡織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

Q《紡織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一文使身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工作的我對未來行業的發展充滿了信心,行業得到更多的關注,也將成為我們的動力。文中專家學者對于“軍民融合”的深度剖析亦讓我獲益良多,意猶未盡。
——天津讀者 李勝華
A當今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高技術軍用紡織品的發展,我國亦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即將出臺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中,將“軍民融合”相關產業用紡織品作為重點發展方向,未來紡織軍工的發展將面臨重大的政策機遇。本刊今后亦將有相關跟蹤報道,敬請留意。
——本刊記者 黃瑋琪

《印染機械:“綠色盛宴”繪產業未來》
Q近期一直在關注周刊的2016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暨ITMA亞洲展覽會展后報道,每一篇文章讀后都讓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尤其值得一說的是,展后文章以設備用途分類的形式呈現,更方便我們讀者有選擇性地閱讀,也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上海讀者 金剛
A感謝您對周刊報道的肯定。本期文章主要介紹了展會上展出的印染及數碼印花裝備,目前,環保、節能、短流程、數字化監控與智能化已成為印染機械的發展方向,本屆展會展出的印染機械也體現出了這些特點。從參展展品可以看出,未來印染流程數字化監控技術與設備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本刊編輯 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