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歲月致敬,對未來寫下期許
2017年第一周的工作就此開啟,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多少感慨涌上心頭。
歲末年初,回望乃是向歲月致敬之姿勢,何況2016不只是“十三五”開局,對于行業也是一個特別值得記取的年份——
這一年,我國紡織業積極應對挑戰,行業整體運行平穩,企業適應新常態的能力顯著提高,實現了極有韌性的發展;
這一年,一系列大事發生,一系列政策出臺,紡織行業加大了調整升級力度,在企業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區域結構調整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留下無數個精彩瞬間!
不過,面對行業增加值繼續個位數增長、出口負增長的經濟調整新常態,2016年行業最大的收獲也許是企業家心態的轉變,理念和信念的升華。他們一邊理性觀察,一邊力行升級,心態變得平穩了許多,更在轉型調整的洗禮中得到了升華。
試以“走出去”和出口下降為觀察點,更多的企業家看到受訂單驅動,服裝、針織企業走出去增長較快;與之相關,出口下降的一個原因便是產能的轉移,從出口結構看,服裝減少,而面料、紗線還將有所增長,這也是區域結構調整的結果。企業家們不再談“降”色變,而是更少抱怨,更多著手產品、技術、管理的升級。
企業的改革、創新都源自于企業家。若要打造百年紡企、建設永遠朝陽的時尚產業,就必須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誠實守信的合作精神,增強信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歲末年初,展望更是對未來期許之心意,有信心才會有期盼,有實力才敢對未來許下目標——
前不久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用“質量、創新、品牌、工匠精神”4個關鍵詞明確了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攻方向。近年來,中央多次強調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而要克服過去行業高增長過程中積累的大量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的問題,那么舍棄速度來換取質量,可以說是必然選擇。也是剛剛結束的行業質量大會上,與會企業對質量工作的認識更開闊、更深刻了。很多企業不再只求大,而是求精、求實,求長遠發展。對質量的認識,更是由產品的制造質量,延伸擴展到不斷研發上市新品,通過綠色生產提升形象,用創新推動力和社會美譽度來形成引領企業長遠發展的競爭優勢。
“供給側”的短期任務是“三去一降一補”,但其最終目的,是要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增加供給的靈活性和適用性。在成本、環保、市場壓力倒逼之下,“有質量的發展”才是我們的未來。
2016年底,中紡聯領導班子完成換屆,新一屆領導班子最為重要的任務就是實現紡織強國建設目標。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在品牌、文化、高新技術、服務等方面加快質量提升,紡織強國建成指日可待。
展望2017,展望并不遙遠的2020,我們對未來寫下期許:紡織強國必將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