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海芹
【摘 要】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旨在培養學生們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讓孩子們對數學的學習產生強烈的熱情。再者開發學生們的智力進行專項的課堂教育設計,通過教學設計總結反饋的意見進行研究。資源設計的過程更加注重人性化,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達到教學有效化的目的,從而為每一個孩子提供更適合的成長空間。
【關鍵詞】課堂環境;深度教學;資源設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深度教學課堂的研究很多,大多數針對學生智力開發而開展,少數通過學生自身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從而實現研究的最終目的。由此看出,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針對學生個體及其周邊事物進行逐步的探究與考量,根據提出的實際問題提出相應的意見與建議,從而完善整個課堂的教學。
一、全面性深度教學,知識面覆蓋廣
深度教學意指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拓展知識的深度、學生的思維深度以及師生的關系深度,全面性的綜合將資源進行整合,從而完善了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步驟,同時在這樣的基礎上也將教學資源的種類涵蓋了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方面。全面性的深度教學可以將數學教學資源設計中的信息化教學工具引進多個科目的教學資源,形成強大的多媒體資源庫,由此可以更及時的將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機整合,實現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擴充了孩子們的知識量,擴大了他們認知世界的視野。
例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老師們進行及時引導,通過串聯式的知識講解模式,把分散的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特別是可以加入鮮明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們可以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挖掘與數學背后的神秘關系,豐富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創設有趣的情景教學,讓學生們積極融入生活大課堂。老師們在講解完“相遇應用題”例題之后,可以詢問學生們:“現實生活中,是否只有例題這么一種情況?”學生們會爭先恐后搶答,表達自己的見解和領悟,此時老師們可以將學生們提出的問題重新改變成應用題,然后同樣的方式去思考探討并解決,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并會積極的進行串聯式全面的深度學習,勇于將關聯的事物進行整合并付諸于實際行動中。
二、探究性深度教學,善于發現問題
教學資源注重鞏固舊知識,拓展新知識,在深度教學過程中,資源設計的主要方向就是引導學生們可以通過掌握的知識基礎來加以鞏固所學過的舊知識,同時在此基礎上運用對于數學的認識和本身的探索精神對新知識注入更多的求知欲,積極的學習數學課本知識。當前教學資源的設計還有很多不規范的地方,并不符合學生們自主探究的特點,因此應當進行改善,將知識打造成寓教于樂的形式,不能只是將書本知識作為展示,還應該搭配合理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
例如在學習“最小公倍數”一節內容的時候,可以將原本直白的語言文字變成靈活的課堂演繹,讓學生們進行報數,并且讓所有報到2與3倍數的同時全部站起來,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問學生們都發現了什么?學生們回答“有的同學兩次站了起來”,他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發現就是因為他們有了探究的興趣,想要明白為什么會有同學在兩次都站起來,這時候可以讓學生們報出自己所記的數:6、12、18……這樣很直觀的表明了他們都是2和3的倍數,同時還包括24、30等,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們就明白了原來是這樣的道理,自然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下一個課題:公倍數。因為是學生們自己想出的問題,并且這個結論之下又有了新的話題,他們自然會更有積極的心態去探究公倍數的相關知識,因此在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們距離的過程中也將數學知識通過一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傳遞出去,使得他們更容易接受這樣的學習模式,特別是自己探究出的“新知識”,他們也更喜歡主動去解決問題并總結問題,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
三、靈活性深度教學,學生課堂一體
課堂不僅是老師授課的場所更是學生們學習知識的地方,在傳統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只是到課堂把書本內容以較為直觀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教學評價也僅僅只是從老師的層面上過多關注,隨著《新課標》的指引,現階段的深度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們的過程與體驗,主張將學生視為課堂的主體,二者是緊密相連的。深度教學更加重視靈活性,同時更多的關注學生們的創造力,摒棄傳統有條不紊的程序化教學模式,現階段更加重視學生們的個體化差異,主張讓他們在課堂上勇于表達自我觀點,突出自身的個性化特點。老師們也將傳統的教課模式改變為創新與實踐并存的靈活方式,多給學生們表達的機會,讓他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的表述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相互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例如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可以靈活的將課堂秩序營造成相對輕松的自由場所,讓學生們自主探索和諧、創意的課堂氛圍,這樣學生們會善于與同學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思想不受約束,創新靈感凸顯。學習到“圓的認識”時,老師們應該引導學生們積極的去討論圓的形狀與之類似形狀的物體,特別是在教學資源中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如杯蓋、餅干、盤子等物體作為對象,然后利用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在課件中播放小視頻,里面可以放置動態的事物,讓學生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像小水珠或者小雨滴從高處落到水里時產生的圓形波紋。通過這樣的參照物,學生們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將所感所想通過直觀生動的語言表述出來,老師們應該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互相交流認識,表達自己的觀點,這樣有助于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他們主動去學習新鮮事物。
綜上所述,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應該充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打造屬于他們特定年齡段的成長環境,創造和諧有利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鄭姝,陳玲,陳美玲.基于1:1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3(03)
[2]周黎霞.課堂環境下師生間“太極圖”式互動的研究[J]. 小學教學參考,2015年19期
[3]杜鸝,吳小蘭.1:1課堂環境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5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