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婧
【摘 要】蘇教譯林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是新教材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板塊,它是以故事為載體,利用學生對故事的熱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習、閱讀、演譯故事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會話交際能力。本文結合具體的教育案例,針對如何發揮story time 板塊的教學功能和作用,提高此版塊教學整體性,談談自己的思考和認識。
【關鍵詞】譯林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整體教學
一、趣味性鋪墊 激發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學藝術就在于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可見,在一堂課的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十分重要。
1.編唱歌曲,以舊換新。以三年級第四單元story time教學版塊為例,鈴聲響后,我便播放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生日歌的改編版,將原有的“happy birthday to you”改為與本課課文相關的“good morning to you”。歌詞是這樣的: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to you,good morning ,dear father!good morning, dear mother!本課課文中的重點詞匯father和mother,在輕松的美妙的音樂中不知不覺的引入課堂,通過真人編唱熟悉的歌曲的方式,讓學生跟著老師哼唱,快速直觀的讓學生接觸到新授詞匯,為后面的新知導入做了良好的鋪墊,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在課堂結尾,還可以將此歌再次播放,課堂做到前后呼應,此時學生則可以順利演唱此歌曲,還可以進行更加有新意的改編。
編唱歌曲一改老套的播放現成歌曲的模式,既將耳熟能詳的英文歌曲進行整合更新,頗有新意,又能順勢把本節課要點詞匯等替換進歌曲,以舊帶新,適當的鋪墊后,教授新知效果更好。
2.聽聽看,猜猜看。以三年級第四單元story time教學版塊為例,還可以通過人物線索進行my family的教學導入。
3.脫口秀,秀口才。仍然以三年級第四單元story time教學版塊為例,教師還可以通過talk show 的方式導入新知。教師運用已學的句型與學生進行對話: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 Hello, Miss Xiang.
T: Are you s1?
S1:Yes, I am. / No, Im not. I am…
T: Can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s to me ?
S:…
T: Oh, boys and girls, look, theres a picture in my English book!
Its a family photo!
教師在不經意的對話中,既和孩子搭建了很好的溝通橋梁,幫助孩子克服學習新知的畏難情緒,又引出了我的家庭照my family photo,很好的完成了family教學的鋪墊。這樣,導入課題變得簡潔整體,突出重難點。
二、整體性導入,幫助學生把握全文
新課標要求,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這正是強調要創造學生為本的英語課堂,學生發揮主體性的英語課堂。研究表明,教師進行整體語言教學理念下的對話教學,即在情景整體導入中對意義的整體理解,并逐步在意義的師生教學活動中進行句型和單詞等語法知識的操練活動,可理解的語言輸入量大,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1.巧設問題,整體感知課文。“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 問題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始終發揮著組織和調控的作用,引領學生積極體驗和學習。在三年級第四單元story time 中,通過看視頻前對整篇對話提出一個整體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整體把握課文。
2.配對選擇,理清線索。在三年級第二單元story time中當人物或者事物在文章中出現較多,可以出示課文關鍵性人物或者事物,通過配對連線的方式,幫助孩子整體理解把握課文脈絡。
三、創造性拓展,加強學生運用能力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英語課堂中應多為學生創設運用所學句型,詞匯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遷移拓展的能力。在掌握已學課文和詞匯的基礎上,我通常會采用多種方式為story time做拓展。
1.小小演播室。“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育應貼近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將所學內容很好的遷移出課堂,走進生活。尤其是新教材內容,貼近生活,易于操練,例如三年級第四單元my family教學中,可以事先讓孩子們將家庭合照帶入課堂,用所學句型介紹自己的家人。又可以呈現學生感興趣的學生卡人物一家,讓學生角色扮演,體驗當小小表演家的樂趣。學生通過體驗,發現,合作,探究進行英語學習,教師為學生提供最佳的體驗學習環境,提供發現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幫助學生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2.頭腦風暴。新課標指出,教師應當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英語學習渠道。語言學習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英語學習雖然需要教科書,以教科書為教學的基本素材,但是教科書提供的語言素材有限,需要教師拓展教學資源。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本課的相關詞匯,幫助學生構建詞匯群。例如在教授動物類單詞時,我拓展了crocodile,snake,giraffe等單詞,將課內外結合,為詞匯量大的孩子提供展示平臺。又例如, 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動手體驗的過程中得到拓展。在三年級第六單元我設計了“我的新家”七巧板,按照自己的喜好將學過的顏色運用到我的新家里,制作自己五彩斑斕的新家并且展示,練說,學生在動手動腦的趣味活動中體驗,運用語言。
綜上所述,蘇教譯林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為小學英語的教學再次提供了一次契機,通過趣味性鋪墊,整體性導入,創造性拓展,教師不用局限于教材,完全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巧妙設計,從而使新教材的教學更充實,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