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巧

雍正三年(1725年),時任河南巡撫的田文鏡受到御史彈劾,其時,他圣眷正隆,雍正認為他“懲貪除暴,不避嫌疑”,并且十分清廉,于是特下諭旨:“(田文鏡)整飭河工,每事秉公潔己,實巡撫中第一!”此言一出,不僅御史被革職發往軍前效力贖罪,“天下第一巡撫”田文鏡也聞名天下。但在其事業巔峰期,田文鏡卻做了件足以壞其一世英明的“糊涂事”。
雍正八年秋,大雨連綿,河南遭受了特大水災,淹沒了無數田地,祥符、封丘等州縣水災最重,餓殍遍野。為了活命,百姓大舉逃荒,甚至出現了賣兒鬻女的現象,河南境內一片荒涼。有官員向雍正匯報了河南的災情,雍正立即下旨詢問田文鏡到底有沒有這回事,如果有的話,朝廷可以免除今年應收的錢糧。
治內遭大災,田文鏡正在躊躇之間,忽然接到雍正的詢問,極其惶恐。如果回復河南有災情,那么雍正必然責問為何不及時匯報。這可是不小的罪名。于是,田文鏡上了奏折,大意是說雖然有災,但影響不大,百姓們仍舊像往年一樣踴躍地交稅交糧,河南不需要減免稅收錢糧。
雍正關心民生疾苦,再下圣旨,說百姓們深明大義,該交的錢糧已經積極交納了,也不好再叫他們搬回去,值得表揚,那么百姓今年已經交納的錢糧就作為明年的正供,今年歉收的部分,按比例減少該交納的錢糧,明年再免。
田文鏡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既圓滿回復了雍正,也顯示出自己治內百姓的思想境界之高,自己臉上有光。但災情嚴重,百姓難過。田文鏡在繼續收繳錢糧的同時,一邊象征性地騰挪些糧食到災情特別嚴重的地區開粥棚,一邊下令災區官吏嚴禁百姓賣兒鬻女。然而,災情似火,百姓逃荒乞討,本來還指望把奄奄一息的兒女賣個好些的人家,兒女有活路,家里也得些補助,現在只能看著一家老小活活餓死。
那一年,河南百姓餓死無數。紙終究包不住火,雍正終于知曉了河南災區的慘狀。雍正十年,田文鏡辭職,不久死去。
雍正十三年,某尚書上奏折稱河南水患期間,因該地官員失職致使災情嚴重升級,朝廷派官員去核查,追責田文鏡“匿災不報,至于流離”。幾年后,又有河南巡撫匯報朝廷:“(田)文鏡在豫(河南),百姓至今怨恨。”河南地方士紳提議把田文鏡從河南地方賢良祠中遷出去。雖然乾隆為了照顧雍正的面子,壓下了這個提議,但沒人能改變田文鏡的百年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