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宏杰

在與太平軍的作戰中,曾國荃最為人所熟知的事情便是爭搶金銀財寶,殊不知,他也是個猛人。
咸豐十年(1860年),湘軍開始進攻重鎮安慶,曾國藩任命弟弟曾國荃擔任圍城的主力。這年四月,曾國荃挖長壕開始圍城,直到第二年七月,安慶城內終于斷糧。太平軍將士和城內百姓餓死無數,白骨沿路,慘不忍睹。洪秀全見狀,傾盡全力進行救援,直撲曾國荃部的長壕。太平軍連續猛攻12次,苦戰一日一夜都沒有成功。
而湘軍之所以能頂得住,除了雙層壕墻之力外,還得益于主帥曾國荃之“堅忍”。曾國荃有一股異乎常人的蠻勁,無論形勢多么危險,他都能咬牙堅持到底,絕不動搖。他甚至親自參與戰斗:湘軍向太平軍扔的“火包”因為引線過長,落地未炸,被太平軍拾起扔回了壕內。“火包”恰好落在壕內火藥密集處,引燃火藥,轟死不少守軍。守軍驚潰,退逃十余丈遠。有七八名太平軍抓住這個機會,沖過了壕溝。曾國荃一看軍情緊急,親自揮刀沖向太平軍,斬倒數人。向后奔逃的湘軍遂再度返身作戰,這才堵住缺口。
八月初一,湘軍挖成地道,用火藥轟塌數十丈城墻,涌入城內,安慶城陷。
拿下安慶之后,湘軍的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金陵。領到主攻金陵的任務后,曾國荃便雄心勃勃地率領吉字營,循大江北岸一路摧城拔寨,斬將奪關,一直攻到金陵城南門外雨花臺。然而,曾國荃用兵太銳,進軍太速,其他幾路軍隊都沒跟上來,一時之間形成了孤軍深入之勢。
曾國藩大吃一驚,嚴令曾國荃停止前進,就地扎營堅守休整待命。但曾國荃不管這一套,他一路向前猛攻,在雨花臺扎下大營,圍繞營盤挖好壕溝修好長墻之后,帶著幾員心腹大將到南京城外巡視。
曾國荃幾人在城外走了一整天,傻了眼。修壕不能緊挨著城墻,要遠遠地畫一個大圈把城圍起來。安慶城墻不過九里多一些,他們修了70里的長壕和長墻。南京城墻96里,還不得修700里的長壕和高墻?
但倔強自負的曾國荃卻不肯輕易退兵,命令將士加深壕溝,加高長墻,先把自己圍結實了再說。哪知其他幾路各有各的難處,遲遲不能到來,駐扎雨花臺的吉字營一天比一天危險。
屋漏偏逢連陰雨,一場嚴重的瘟疫又突然襲來。眼見李秀成率十余萬太平軍向曾國荃部發起了猛攻,將領們害怕重蹈江南江北大營的覆轍,建議突圍。曾國藩更是多次寫信要曾國荃馬上撤軍。但曾國荃決定死抗到底,雙方遂在雨花臺一帶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大戰。無奈湘軍因為瘟疫減員太多,與對方人數過于懸殊。到了這時,曾國荃終于承認自己錯了,請求曾國藩急調救兵。不待曾國荃請求,曾國藩已經四處發出調兵令。然而各路均軍情緊急,無兵可調,曾國藩只好把自己的400親兵護衛派了過來。
好在曾國荃過人的堅忍又一次發揮了關鍵作用。他晝夜不眠長達五十余日,日日親到前線巡營。一天,他正在巡視,子彈從他的左唇打入,從左臉穿出。曾國荃找塊布裹好傷口,仍然繼續巡營。
太平軍圍攻整整16天,始終不能攻破曾國荃的防線。洪秀全又調侍王助攻。面對太平軍的增加,曾國荃的應對辦法就是,在自己的長壕內又挖了一道溝,準備萬一外壕失守,退回內壕繼續作戰,并且憑借這道壕把沖進來的太平軍又打了回去。
這次戰役相持到第46天,因為天氣轉寒,太平軍既無冬衣,糧食補給也不能持續,只好撤退。曾國荃總算頂了過來。但是湘軍付出的代價也非常慘重,堪稱“極古今之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