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 于聲瑞
淺析戲劇中小道具的作用
張 萌 于聲瑞
當代戲劇已經進入諸子爭鳴、各領風騷的時代,戲劇工作者將越來越多的戲劇作品搬上舞臺,其表現方式也是大相徑庭。而對于道具這一戲劇元素,創作者是尤為的重視,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小道具,其在各類戲劇作品中的作用及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共分為小道具的定義、小道具對演員表演的作用、不同戲劇流派中的小道具的符號特征、小道具在戲劇舞臺上的重要性等四個論點。其中,第二個論點具體闡述了小道具能夠增強信念感、有利于塑造角色形象、展現角色性格、充分調動情緒等三個對表演的具體作用。而第三個論點則主要以現實主義戲劇和非現實主義戲劇為切入點,分析了小道具的符號特征。
小道具 作用 重要性
何為道具?“戲劇演出中所用的家具、器皿以及其他一切用具的通稱,按其體積,道具分為大道具和小道具。”[1]我所理解的小道具是,能被演員所使用、為演員表演服務、作用于整個戲劇作品的小型道具。
“道具在戲劇演出中往往和演員的表演直接相關,起著幫助演員表演的作用。”[2]道具是演員表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小道具的運用則尤為重要。沒有表演用場的道具,就沒有在舞臺上存在的理由。道具是導演和演員手中的法寶,道具的選擇、構思和運用的能力是衡量藝術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所以合理地、獨具匠心地運用小道具,無疑會為演員的表演增光添彩,也更加利于整個戲劇作品的呈現。
信念感是諸多表演元素之一,指的是演員對劇本中劇情所虛構的一切事物、環境、事件都得有真情實感,并真誠相信的技術,是演員必須掌握的表演技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通過道具,尤其是小道具來增強演員的信念感,使之做到“真聽、真看、真感受”呢?這就需要舞臺上的道具極盡真實可信,而其中有特別設計的小道具尤為重要。舞臺上的一些不起眼的小道具,類似于一根香煙、一束花、一封信,經過深思熟慮地設計與處理后,完全可以給予演員強大的真實感,從而增強其信念感。我們可以試想,如果香煙是那個時代底層社會勞苦大眾抽的非常嗆人的旱煙、鮮花也是用女主人公最喜歡的黃色絲帶包裝成的白玫瑰、信亦是放在表面發黃甚至帶有霉斑的殘缺信封里。演員使用這些符合劇本和人物要求、營造戲劇氛圍、擁有靈魂的小道具,怎么能不更加相信這就是那根煙、那束花、那封信?怎么會不更加相信所處的規定情境?怎么不更加有助于表演呢?
“演員不是劇作者的傳播器,也不是導演的替身,而是吸取一切素材與啟示,經過理性的分析與整理,產生出一種創造的“型”與“性”表演在舞臺上的一位藝術家。”角色是構成一個戲劇作品的最基本元素,角色塑造的成功與否,不僅關系到戲劇作品內涵的體現、導演賦予戲劇作品新思想的表達,甚至影響到整個戲劇作品的呈現。所以,在舞臺上如何塑造鮮活的角色形象、展現角色獨有的性格特征,成了演員永遠思考的問題。
角色的形象包括角色的穿戴打扮、從事的職業、社會地位、生存狀態以及特征性習慣性的舉止動作,甚至包括角色的氣質風度,而這些都可以通過小道具的巧妙運用被清晰地表現出來。
黃宗洛先生在《茶館》中松二爺的形象創造地也尤為成功。第一幕,松二爺腰間掛滿了琳瑯滿目的小零碎,香袋、荷包、扇墜、扳指、煙袋......就是通過這些小道具,黃宗洛先生才得以將一個生活優渥、處尊居顯的旗人貴族松二爺活脫脫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沒有性格特征的角色是不存在的,”“演員扮演角色的主要任務就是創造鮮明的角色性格形象。”每個角色都應該有它獨特的性格,性格就像是角色身上的標簽。角色的情感、心理活動以及內在的精神思想,都必須由性格來決定。“人物性格在戲劇中只能通過行動(包括語言)表現出來。”其中,借助小道具完成的一些舞臺行動,會使角色的性格展現的更為突出和全面。
“舞臺情感指演員根據劇中人物的需要所創造的想象的藝術情感。”作為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實現了對藝術魅力的獨特表達。情感的真實表達不僅有利于現場表演效果的烘托,而且能讓觀眾感受到人物的精神生活,與之產生共鳴。
演員可以通過分析劇本、揣摩人物,想角色之想、做角色之事、完全以角色自居以及舞臺上的布景、燈光、音響、場面調度的效果的刺激來獲得真情實感。
同樣,使用道具也會幫助演員調動情感。每件道具都是有生命的,作為演員必須了解自己所使用的道具。如果有一把折扇,應該知道它是不是故人所贈、扇面上是誰題的字、扇骨因何而斷。甚至應該在現實生活中,以角色的狀態與這把折扇生活。之后在舞臺上使用它時,角色的情感就會被調動。所以,我認為:演員需要以角色的狀態參與到相關的小道具的設計和制作當中去,并且以角色的狀態與小道具生活。
在戲劇藝術的歷史長河中,分流了許許多多獨具特色的、互為從屬又各自獨立的戲劇流派,現實主義戲劇、自然主義戲劇、表現主義戲劇、象征主義戲劇、荒誕派戲劇等等。這些戲劇流派,都與特定的社會思潮、哲學觀念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并且秉承各自所信奉的戲劇理念,百花齊放、爭奇斗艷。而在幾乎所有不同風格的戲劇流派的作品中,有一個元素是至關重要的,或者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道具。他在各類戲劇作品中所承擔的角色是獨特的,他的運用體現了作品的主題思想內涵,及劇作家對現世世界的反思和批判。
現實主義戲劇興起于19世紀30年代的歐洲,是至今影響最為深遠的戲劇流派。果戈里、契科夫、奧尼爾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們的劇作《欽差大臣》、《萬尼亞舅舅》、《安娜·克里斯蒂》等極具現實主義色彩。而我國話劇的興起伊始,便深深受到現實主義戲劇的影響,涌現出了一大批像曹禺、老舍、歐陽予倩這些現實主義戲劇家,《雷雨》、《茶館》更是經久不衰的作品。
現實主義戲劇要求舞臺上布置真實可信的實景,杜絕寫意性或裝飾性的設計。哪怕是茶杯、發簪都得符合劇本所提示的時代的要求,做到精益求精。京味兒話劇《茶館》,其道具要求盡量還原當時北京城的風貌,體現原汁原味的傳統色彩。以第一幕松二爺為例,身上不下十余件零零碎碎的小物件兒,掏耳勺、鼻煙壺、扇墜、扳指,一應俱全、真實逼真。
除了現實主義戲劇,還有超現實主義戲劇、未來主義戲劇、象征主義戲劇、表現主義戲劇、荒誕派戲劇等等非現實主義戲劇,他們對道具也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如超現實主義戲劇就采用充滿怪誕神秘寓意的道具,而未來主義戲劇代表劇作家馬雅可夫斯基就反對裝置精美的道具。
象征主義戲劇反對自然主義戲劇“盡可能確實的畫面”的戲劇理念,堅持在舞臺上創作出具有特征的象征形象,采用象征、暗示、隱喻等表現手法。而這些,劇作家往往選擇通過道具這個戲劇元素來表現,哪怕是一件很小的道具也能構成象征性的語言,以及傳遞出比自身更為豐富的思想內涵。例如舞臺上的王冠象征著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燒焦的木塊象征戰爭的慘烈、被丟棄的戒指象征愛情的毀滅。
荒誕派戲劇充分借鑒象征主義戲劇中象征、暗示、寓意的表現手法,并將其發揮到了極致。哈羅德·品特、塞繆爾·貝克特、讓·熱內等荒誕派戲劇家創作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如《一間屋》、《等待戈多》、《女仆》等。這些作品中無處不透露著荒誕意味。甚至道具也顯得異常的奇特、簡化,且喪失了他本身具有的實用價值,完完全全成為了荒誕的表現和結果。
小道具所特有的符號特征除了在上述的戲劇流派中體現,在其他眾多樣式的戲劇中也一樣存在,由于本文篇幅的原因,這里只做了簡單的分析闡述。
道具,作為戲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直接影響著劇作家思想內涵的流露、導演對作品的詮釋、演員對角色的把控,甚至作品是否能被觀眾所接受,在戲劇舞臺上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
道具對于演員本身相當重要。演員行動三要素中“怎么做”(手段方式)能夠考驗演員表演的綜合創作素質和能力,是衡量演員能力的主要途徑,演員的文化底蘊、生活經驗等也是通過其表現出來的。
一個戲劇作品在舞臺上能否完整的呈現,取決于導演對劇本的二度創作。為了使劇作家賦予作品的主題思想內涵得以體現,導演通過對情節的編排、調整演員的臺詞調度,以及燈光音響的配合來達到目的。其中,導演最為看重,也是思之最甚的,就是道具,他往往使作品主題得到升華,甚至導演賦予作品的新的生命也是通過他來展現的。
所以,小道具對于演員本身相當重要,同時,在整個戲劇作品的呈現上,小道具也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表演藝術,特別是舞臺表演,小道具的意義不言而喻。所以,作為創作者的我們應當重視小道具,學會如何使用小道具,明白小道具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小道具的運用不僅對演員表演、主題表達,甚至是作品呈現有著重要作用,亦是衡量創作者創作能力的重要工具。他不是一件任人欣賞的工藝品,也不是舞臺上的一件擺設,他具有增強演員信念感、調動情緒、幫助演員塑造典型人物的重要作用,其在各類風格的戲劇中的內涵意義、運用表達也有著霄壤之別。因此,如何妙用小道具將成為表演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
[1]胡喬木.中國大百科全書·戲劇[M].北京·上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9:204,404,412.
[2]舒曉鳴.石揮的藝術世界[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13.
[3]蘇弗烈奇阿諾娃,李珍 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精華[M].中國電影出版社,1990:258.
(作者介紹:張萌,南京農業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戲劇文學;于聲瑞,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戲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