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明
創新教育理念 改革管理機制
高 明
當前,高校教育管理機制在創新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得到不斷的推進,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將傳統的管理理念摒棄,將創新性加以凸顯。所以高校在改革創新發展過程中,既要對管理機制加以改革,還應該不斷的適應其發展理念,不斷推動發展模式,提升職教品味。
教育理念 管理機制 職教品味
學生是一個學校的管理服務對象,是學校生存發展的基礎,所以學校要得到高效發展,需要以學生為重心,將創新管理作為高校管理的支撐點。對高校進行高效有創新性的管理,彰顯學校的優秀品牌文化以及學校素養,使學校的職教品味得到切實提升。本研究就對高校學生特點進行分析,以此來探析高校教育理念創新,管理機制改革以及職教品味提升的有效措施。
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需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來開展。高校管理的主要出發點就是要本著人本管理,而人本管理中人是主要的因素,在高校管理進程中,需要重視人的思想,并根據人的想法來進行相關管理,這樣的管理模式才能收到廣大師生的關注,才能給予廣大師生更好的服務。為了調動師生的主管能動性,還應該采取多種管理手段,對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加以創新,在校園范圍內形成良好的文化環境。專家以及教授可以通過學術研究積極為校園管理作出自身貢獻。在教師的辦學與治學過程中,應該穩固教師的核心地位,并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到校園管理中,使教師的責任意識得到增強,從而形成全校教職工共同參與教育管理的體制。
在教育管理過程中,需要樹立民主法治育人理念,促使學生對自身所擁有的權利以及需要履行的責任有正確的了解。因為學校和學生之間存在一種契約管理,所以好應該幫助學生樹立起法律意識。在學校中開展民主建設,是進行社會民主建設的要點,要想實現建設自由、公正以及平等的民主化觀,可以通過班級建設民主化觀,或者學生會成員的民主選擇等實踐,在不斷的嘗試過程中,形成較為完善的管理體制。
首先,應該對學生的自主管理加以創新。高校管理應該由外部控制逐漸向內部模式轉變,以此來加強學生的管理制度,使學生的自主管理以及自主教育得到強化,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學生自我管理模式要素,是高校管理價值觀的主要體現形式,學生在自我管理中能形成自律意識,幫助自身得到更好的成長,這對學生的自我管理潛能有激發作用,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意識,幫助學生對高校科研教學改革模式能有較好的適應性,同時能深化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將學生的自主化管理轉化為高校管理的常規形式;
其次,高校需要對信息管理機制進行優化,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高校需要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網絡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對學生的消極影響也層出不窮,網絡信息對教育常態的沖擊,凸顯了文化與價值的多元化。所以,高校學生的管理者應該具備掌控網絡的能力,向學生傳遞更多的正能量,構建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平臺。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學籍管理,幫助每位學生都建立其自己的數據庫,數據庫主要涉及到學生入學基本信息,在校基本表現,道德素養以及政治修養等各方面的內容,并將學生的考評因素以及性格因素等加以體現,并在學生完成學業后,將這些信息贈予學生,讓每位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長痕跡,以此來提高學生心靈感悟。
高校要提高職教品味,應該對相關制度加以完善,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相關工作。為了提升職教品味,在管理過程中,應該為高校教師營造一個有利于學術研究的良好環境,可以通過提高待遇吸引并留住教學人才,也可以通過科學合理的獎懲機制的建立來對師資隊伍進行建設。為了能培養出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可以通過分析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師隊伍素質。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行管理制度的關鍵人物,很多制度的推行都需要教師的支持,所以提升教師的職教品味,是推進管理機制開展的關鍵。
高校可以通過人才引進的方式來建設創新性的師資隊伍,例如可以聘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政府中德高望重的官員到高校做兼職教師,這樣一來,不僅能向學生傳授具體的理論知識,還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實踐知識,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切實幫助。
學校要得到健康長遠的發展,應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教學服務為管理原則,在教學發展過程中也應該將管理體制帶動起來,對管理流程加以完善,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管理得到切實保障,并提升職教品味。所以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應該提高教育與管理的配合度,進而提高辦學質量,使辦學標準得到完善。
[1]黃朝暉.創新高校教育理念優化教育管理機制 [J].科教文匯,2013,(33):169-170.
[2]陳思彤.終身教育理念與成人教育管理機制創新 [J].民營科技,2016,(10):127.
[3]宋曉會.終生教育理念下的成人教育管理機制的探討 [J].華夏教師,2014,(11):78-78.
[4]翁孝川.創新教育理念改革管理機制提升職教品位[J].中等職業教育,2017,(2):3-6.
(作者單位:遼寧省丹東市鳳城市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