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燦華
河南省減肥增效區域劃分及重點措施
劉燦華
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要突出重點作物、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開展化肥減肥增效工作。
減肥增效區域劃分
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的需要,是農業轉方式調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循環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創新化肥減肥增效新模式,促進農業農村發展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
突出重點作物、重點地區、重點環節,開展化肥減肥增效工作。小麥以減氮、調磷、增鉀,玉米以減氮、穩磷鉀,蔬菜以減氮、增施有機肥,果樹以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等為主要措施,同時補充必要的硫、鋅、鐵、錳、硼等中微量元素。根據不同區域氣候、栽培、地形、土壤條件,農業種植結構地區差異和施肥現狀,將全省劃分為5個減肥增效類型區,有針對性地開展“精調改替”四大技術措施,“提集帶”三大技術路徑,實現減肥增效。
豫東、豫北平原區。含商丘市、周口市、開封市、許昌市、濮陽市、鶴壁市、安陽市、新鄉市、焦作市、鄭州市東部、許昌市東部、滑縣、長垣縣、蘭考縣、永城市、鹿邑縣。地勢平坦,土壤類型主要為潮土和褐土,有效磷、有效硼、有效鋅含量高,有效銅、有效鐵含量低,其他養分含量中等。高等地面積大,農業基礎設施較好,小麥、玉米、蔬菜種植比例大、產量高。施肥量較高,耕地面積施肥71千克/畝(年均、折純,下同)、播種面積施肥36千克/畝。施肥主要問題是,為了追求高產,過量施肥現象普遍。減量增效以玉米、蔬菜減量施肥為主,蔬菜主推減量施肥、水肥一體化等;玉米則是結合肥料新品種、新機械的推廣,大力推廣種肥機械異位同播等技術;結合灌溉追肥;潮土區依據土壤質地構型確定合理的肥料運籌與適宜的施肥方式;設施菜田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小麥或玉米秸稈+菌劑+營養劑,開溝、溝內鋪滿秸稈、覆土、澆水至飽和),釋放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定向培肥土壤,改善土壤質量,實現減量肥增效;果樹采用自然生草技術、有機肥施用技術、化肥高效施用技術、根外施肥技術和水肥一體化等技術。
豫中南平原區。含駐馬店市、漯河市、平頂山市、汝州市、新蔡縣。土壤類型主要為砂姜黑土和黃褐土,間有潮土,有效硼含量高,有機質、全氮、速效鉀含量低,其他養分含量中等,土壤酸度降幅明顯。施肥量較高,耕地面積施肥62千克/畝,播種面積施肥31千克/畝,施肥主要問題是連年偏酸性肥料施用過量。該區雨水條件較好,農業水利基礎設施一般,是糧食中高產區。以調整肥料品種結構為突破,重在因土施肥,即減少酸性肥料施用,擴大鈣鎂磷肥等堿性肥料施用,通過肥料品種替換,減輕土壤障礙因子,提高土壤活力,實現減量增效;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結構;推廣機械深耕深松,加大肥料機械深施力度。
淮南平原區。含信陽市、固始縣。主要為水稻土,間有潮土、砂姜黑土,整體土質黏重,耕性差。有效銅、有效錳、有效鐵含量高,速效鉀含量低,其他養分含量中等,施用鉀肥有明顯增產效果。施肥量低,耕地面積施肥45kg/畝,播種面積施肥28kg/畝。光熱條件好,雨水豐沛,利于農林發展,且具有綠肥種植的優良傳統,主要種植作物為水稻和油菜。施肥主要問題一是施肥量地域之間分布不均,過量施用和不足并存;二是養分施用不平衡,部分地區磷鉀肥施用比例偏低。減量增效,以發展綠肥為主,促進豆科作物固氮肥田,降低肥料投入;適當增加鉀肥用量,減少氮肥用量;深耕打破犁底層,重施有機肥。
南陽盆地區。含南陽市、鄧州市。土壤類型主要為黃褐土和砂姜黑土,土壤黏重。有效磷、有效鉀、有效錳、有效鐵含量高,有機質含量低,其他養分含量中等。施肥量高,耕地面積施肥60千克/畝,播種面積施肥32千克/畝。雨熱條件較好,基礎地力一般,耕作粗放,種植制度復雜,是河南省糧食中產區。施肥問題主要是玉米秸稈還田面積小、多數農戶全年不施農家肥,大多數麥田氮肥“一炮轟”、部分地區氮磷鉀肥結構不合理等。大田作物,著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春花生或小麥、花生、大豆輪作替代小麥、玉米輪作,氮肥減量分次施用;林果以有機肥替代為主。
山地丘陵區。三門峽市、濟源市、洛陽市,鄭州市、平頂山市、南陽市西部,安陽市、新鄉市、焦作市北部,信陽市南部,鞏義市等山地丘陵區。速效鉀含量高,有效磷、有效硼、有效鐵含量低,其他養分含量中等偏低。施肥量中等,耕地面積施肥50千克/畝,播種面積施肥31千克/畝,糧食作物施肥量低,經濟林施肥量過大。地形和土壤類型復雜,主要土壤類型為紅黏土、褐土等,土壤肥力較低,灌溉條件差,經濟林種植面積大,依靠自然降水,無灌溉條件是限制肥效發揮的主要因子。減量增效以果茶特色作物為主,主推有機肥替代、水肥一體化、趁墑施肥、微壟覆膜技術、根外施肥等技術。
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采用以地定產、以產定氮,以土壤磷、鉀豐缺等級確定磷鉀肥用量,制定、推薦各區域施肥技術指標與大配方。將正確的肥料、正確的施用量,在正確的時間施用到正確的部位,發揮化肥增產增效的作用,培育土壤,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土壤肥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