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堂主人
書協的資源屬于誰?
□古風堂主人
我曾經參加過很多書法家團體活動,但中國書法家協會組織的活動我還是第一次參加,那就是10月10日至15日“中國書協新文藝群體書法家基層采風服務團走進河北雄安新區”活動。這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來是中國書法家協會包括各省和各地市書法家協會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出現了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一些書法水平和思想品德都很差的人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混進書協,沐猴而冠,指手畫腳,令人生厭,所以我對書協也就或多或少有些抵觸情緒。二來是書協資源向來都是被主席團和理事會壟斷,有什么好事,甚至于連體制內工作的書協會員都挨不上邊,就更不用說那些從事自由職業的普通會員了。我就屬于自由職業者,所以一向對書協所組織的活動想都不用想,因為它怎么可能輪上我呢?!除非書協領導層里面有哪個領導對你青眼有加,破天荒地叫上你。否則,怎么可能呢?
地市一級書協的活動范圍太小,影響也一般,對于更高層次的書協會員來講,通常可以忽略不計。但是對于那些地市級書協會員來說,能否參加書協的活動就顯得比較重要。你讓他參與進來,他就感覺到了協會組織對他的重視,他就會有一種存在感,就會更加熱愛和關心協會的工作。如果你把他們長期排除在外,協會就缺乏凝聚力。一般情況下,心胸博大的人當了書協主席,基本不會在協會內部亂搞自己的小圈子,而是能夠做到統籌兼顧。而心胸狹隘的人當了書協的領導,則喜歡拉攏自己親近的人而排斥和自己不親近的人。上級協會有個什么好事,基本都不會通知和安排與自己不太親近的人。而一旦有了什么需要出力的任務,則恨不得統統交給那些與自己不太親近的人去完成。
有的書法協會自己辦個報紙或刊物,版面上過來過去就是那些與書協主席關系好的人在反復登臺亮相。你方唱罷我登場,時時處處都喜歡給自己露露臉。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象。一個協會組織要想保持其純潔性和權威性,就必須要牢固樹立團結意識和服務思想,主席團要時刻想著為廣大書協會員提供各種便利。書法家協會就應當是廣大書協會員的“家”,這個“家”更要給一些協會內外的書法弱勢群體以溫暖。只有這樣,才會普遍受到大家的擁戴。
事實上,就目前而言,無論是哪一級的書法家協會,能夠進入主席團和理事會的人士,基本上都擁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他們或者在政府部門工作,或者在企事業單位上班,或者是個體工商戶,或者是學校里邊的領導或老師。這些人他本身就擁有一定社會資源。真正需要加以關注和大力支持的往往就是那些沒有正式工作,經濟收入低下的書法工作者。因為他們在社會上立足往往要比其他人困難多得多。但是就藝術才華而言,他們與其他人相比則毫不遜色。
我們這個國家,本身官本位思想在社會上可以說是根深蒂固。“身份認證”非常重要。書法家協會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它帶有一定的官方性質,書協成立幾十年以來,社會上已經習慣性地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看法,那就是會員比非會員優越、理事比會員優越,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比理事優越,主席比副主席優越。甚至社會上往往還以這種職位的高低來對書法家的藝術水平和作品的“身價”加以衡量,以為主席寫的要比副主席的好,副主席寫的要比理事的好,理事寫的要比會員的好,會員寫的要比非會員的好。這也就使得很多人想方設法也要在協會組織里面謀個“一官半職”,當了會員想當理事,當了理事想當副主席,當了副主席還想進一步當主席。即便是書法水平再怎么不濟,一旦有了這個相應的身份,社會上對你的看法馬上就不一樣了。尤其是到理事、副主席、主席這幾級,人們對這個名位的競爭是異常激烈的。
事實上從這些年以來的實際情況來看,很多書協主席團成員的書法水平并不高,至少是普通會員水平比他們高的情況比比皆是。有時候還戲劇性地形成一種倒置現象,即主席的水平不如副主席的,副主席的水平不如理事的,理事的水平不如會員的,有些會員的水平還不如非會員的。我們有時候看一些協會組織的書法展覽,還真就有這種情況,掛在最前面最顯眼的地方的主席團成員的作品最沒有看頭。不免讓人生出一種“離開位置你是誰”的感嘆!
現在開學術研討會也是一種習慣性惡俗。學術研討往往沒有學術,有的甚至不學無術。發言安排也是論資排輩,通常都是按照身份地位尤其是在協會任職的高低來排序。大領導講了二領導講,二領導講了三領導講,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等等以此類推。有的人講起來就滔滔不絕,沒完沒了。說半天連一句與學術沾邊的話都沒有,全都是些官話、套話、假話、空話,除了表揚還是表揚,除了贊美還是贊美。兩三個小時的學術研討會,大部分時間基本上都被這些喜歡說正確的廢話的人給占據了。有的能夠談一些實際問題的人士盡管做了充分的準備,但由于在協會的職位低,都給排到了后邊,好不容易挨上了,還沒說幾句,時間又到了,然后一哄而散……這樣的學術研討會,究竟有什么實際意義呢?其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卻總也改變不了這種陳規陋習。
現在的展覽開幕式由于受中央有關精神的影響,好歹算是沒有原來那么冗長啰嗦了。基本上幾個簡單程序一搞完,就宣布開幕了。要是在過去,那也是很麻煩的。習氣和學術研討會如出一轍,過場俱備。人們站在那里搞得腰酸腿乏,老半天都不能結束。
這些盡管看起來似乎都是些題外話,但實際上并不多余。這充分說明,書法界的陳規陋習與其他領域毫無兩樣。
當然,有時候也有例外,2011年,我應邀去杭州參加“書風書峰——浙江書法名家作品展”,作者是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劉江與沈定庵、蕭耘春、馬世曉、章祖安、林劍丹、盧樂群、金鑒才、駱恒光、朱關田、俞建華、王冬齡十二人。開幕式上,浙江省的有關領導(如時任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的陳敏爾先生)都坐在臺下,而把十二位書法家都請到主席臺上依次落座。然后主持人安排作者講話,領導們都在臺下認真聽講。而在當天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上,也一改平常的那種陳規陋習,而是盡可能安排每一位到會參加研討的嘉賓都講話。我當時名聲還遠沒有現在這樣有影響,但主持人照樣提前安排我發言。這充分體現了他們尊重藝術家,尊重學術的良好工作作風,因此那次活動給我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美好印象。
還有一種現象,那就是很多地方書協組織和相關部門領導,往往對本地的書家和理論批評家不能給予足夠的重視,有時候甚至視而不見。而對外來人士非常重視。哪怕是水平和名氣還沒有本地人士的高、大,也不惜花費本錢從很遙遠的地方請來,各種高大上的招待,完了還給發“紅包”。這種活動的意義究竟體現在哪里?我們實在不得而知。但卻真的使人產生一種“貨不興本地”的感嘆!
其實現在很多沒什么思想認識水平和藝術水準的人往往最熱衷于在協會爭名奪利,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也要當協會的主席副主席。當上之后,目的很明確,那就是千方百計為自己和與自己親近的人謀利益,而將服務于廣大書協會員和書法愛好者的神圣使命置之腦后。熱衷于利用主席副主席的身份頭銜走機關、進學校,辦展覽,開筆會,搞講座,為自己和身邊的幾個人謀取名利。有時候甚至還要故意打壓與自己不在“同一陣營”的協會成員。一屆兩屆主席干下來,協會工作毫無起色,地域書法水平和氛圍沒什么大的改觀。
所以,無論是地市級書協也好,省級、國家級書協也罷,但凡能夠多給弱勢書法群體給予關愛和支持,都是非常難得的。我們省書協曾經邀請我參加過幾次活動,特別是前些日子中國書協能夠邀請我這樣的體制外人士去參加他們舉辦的活動,某種程度上說明,他們的工作作風和工作思路在逐漸轉變。其實一個協會組織,你越是不分遠近親疏,對大家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你就越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好評,你在人們的心目當中就越具有權威性和號召力。任何時候,關注弱勢,資源共享,它都是做好協會工作的一個根本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