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糧食局進一步完善產后服務體系推動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近年來,四川糧食系統在全國率先啟動低溫綠色糧庫、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糧食產業經濟轉型發展。
一是聚焦問題,找準路徑。為改變儲糧生態環境、確保儲糧減損優供,在調研、論證、試點的基礎上,四川省規劃投資50億元,建設173個低溫綠色儲備庫,總倉容607萬噸、占全省有效倉容50%,提高科技儲糧水平和儲備糧供給質量,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功能完善的低溫綠色儲糧體系。二是精準發力,穩步實施。四川省先后開展綜合控溫儲糧、淺層地能低溫儲糧技術應用試點,逐步明晰了適合四川實際的低溫儲糧技術路線。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將低溫綠色庫作為“糧安工程”組成部分,納入了“省長工程”。近三年來,已落實到位省級財政資金11億元,啟動建設綠色低溫儲備庫144個。三是注重實效,強化應用。四川省通過糧情數據收集、樣本分析比對、能耗在線監測等,及時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初步形成了四川低溫糧庫技術應用技術導引。從現有綠色低溫庫運行看:一方面,大幅度減少低溫倉用藥量,有效避免化學殺蟲劑污染,實現了綠色環保;另一方面,大幅度減少糧食水分和干物質損失,保持了糧食新鮮度、營養價值和品位品質,初步測算每噸糧食可增加100元以上的綜合收益。
一是先行試點,有序推廣。為幫助解決四川收獲期陰雨導致糧食烘干、清理難等問題,2012年四川省投入500萬元,在廣漢、仁壽、宣漢三縣(市)建設產后服務中心,當年幫助農戶節損增收取得良好效果。試點成功后,全省規劃2013~2017年在100個縣開展“川糧產后服務工程”,為1000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