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軍
讓學生與世界溫柔共存
周紅軍
由于社會歷史原因,教育重知識、重分數這些硬件,與社交心理技能,正確看待付出與收獲,把握堅持與放棄等軟件——即所謂的情商相比,很顯然兩者差距顯著,這也是目前我國教育亟待提高的地方。
格局大了委屈就小了有句話說“吃下了委屈撐大了格局。”我不太同意。格局不是委屈撐大的,而是閱歷。閱歷豐富,涉獵面廣的人往往幸福來源多,心理韌性強,更能抗擊突如其來的壓力和變故。用我的參與帶動學生的參與,用我對生活的熱情感染學生的熱情。各種興趣從小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投入,更要從小奠定。玩轉各種活動,鋪陳積極陽光的心理基調,快樂孩子們的現在,幸福他們的未來。
情商決定未來未來的職業環境,情商重于智商,交往技能重于專業技能。溝通交流、自我推銷、自我激勵、自我調適……這些技能,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學校生活中習得的,活動在其中擔當重任?;顒忧坝媱澆渴疬_成積極適度的集體心理預期和個人心理預期;中期穩定調整平衡,促進學生養成自我約束自我激勵的習慣;后期總結,集體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愛學生,給學生以影響,都不是機械的,公式化的。所以我主張老師應該和學生在一起,一起生活。包括學習,也包括各種活動,日常的方方面面。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三方陪伴:家人、同伴、老師。老師比家長,更具有鏈接社會,把學生引向社會的作用。只講教學的老師是不能達成這一功能的。陪伴他們在活動里期待、沸騰、歡笑、落淚、成功、失敗,反思……這一切就是成長,當然,這也需要具體的引導策略:
第一,前期動員。幫孩子建立應有的心理預期,設計規劃活動方案,預想出會遇到的問題,調動興奮的神經。提前告知家長,動員家長幫助孩子做準備,形成學校家庭雙重氛圍。但同時,強調學習不能停止,嚴格要求聽講態度、作業質量。當然不可能不受影響。但隨著年級升高,活動常態化,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爭取把影響降到最低?!獔孕胚@個可以實現,甚至達到活動促進學習。
第二,中期指導。分兩方面齊頭并進,相互促進。
學生方面:活動在即,緊鑼密鼓地布置學生任務,特別是小干部和有意愿的同學,各就各位。再有就是活動環境非常重要,能營造出一個整體的氛圍。比如黑板標題,海報標語?;顒又校从媱澯胁襟E進行,及時調整不合理的地方。細心觀察學生的操作和心理狀況,用語言和自己的行為示范,引導學生始終保持熱情投入,積極進取,克服困難,相互協作。
家長方面:活動中給家長安排任務,邀請時就強調不能只輔導自己家孩子。來了以后給學生分組,每人負責一組,有問題及時協調。多給輔導的家長照相留影,之后發布到班級群里,表達感激之情。兩次以后,這就形成了規矩。
第三,堅持評價。不管活動節奏多么緊張,結束后多么勞累,也要堅持總結評價。這已經形成了班級習慣,因此活動中孩子們就知道有這個環節,并且期待得到公正的評價或嘉獎。充分肯定整體的投入和進步,和孩子個人的成長榮譽聯系,也和集體的成長集體榮譽結合。這樣不斷強化,孩子就會把個人行為和集體利益自然的聯系起來了。
第四,整體反饋。所有內容結束后,用短信告知家長班級的成績和進步,也反映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對后面的學習活動做一個展望。讓家長感受到學校的每一個活動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培養我們的孩子,明明白白高高興興地配合學校工作。
我們都希望自己和學生能被生活溫柔以待。但首先,師與生都要學會溫柔地對待生活。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東北旺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