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瓊
對燈工玻璃藝術中線條語言的認識
陳玉瓊
線條作為燈工藝術作品中的重要創作元素之一,在燈工玻璃媒介的藝術創作中得了廣泛的應用。其制作工藝有彎曲、拉伸、增厚、添加、工具輔助等。但因其工藝在燈工工藝培訓中就已教授,所以作為基礎的線條本身從未得到過真正的關注。筆者通過試驗和研究,對燈工玻璃藝術中線條語言的應用進行了深入的研討。
燈工玻璃 藝術 線條
玻璃作為一種常見的工藝材料,其材質在化學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組成元素,而物理方面的特殊性則在于它的亮澤度和折光性。在燈工工藝的制作條件下,玻璃材質的這種特殊性可以表現得更加充分。線條作為燈工玻璃藝術作品中的重要表現語言之一,更加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眾所周知,線條是一種非常具有表現力的藝術語言。線條因方向不同會引導觀者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結合燈工創作,這些感受性的心理引導加上玻璃本身的語言,能夠使作品的視覺表達更加深刻。
玻璃材質的可塑性、折射性、易碎性可以給觀者帶來柔順感、璀璨感、脆弱感等,正是玻璃的這些特性成就了其在藝術創作中的獨特地位。燈工技術上的可控性給線條表現帶來了可能性、多樣性和工業性等特征,技術上的不可控性則給線條表現帶來了延伸性、隨機性和自然性等屬性。
劉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曾在《機器神話:技術和人類發展》中寫道:“制作者和作品是相互作用的,直到現代,出了富有深奧知識的牧師、哲學家和天文學家,人類大部分的思想和想象力都是通過手來表現。”手工駕馭成型材料可以將個人創造力在作品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即使是相同形態的線也會因使用不同的材質而在視覺、觸覺、感覺上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就元素特質而言,線條本身具有強烈的概括性和表現性。從感性角度來看,線條是具有個性的,彎曲的柔美,剛直的堅毅。同時線條也具有它獨有的“心情”,即使是相同粗細的線條,也會因長度的不同而不同,例如蜘蛛網纖細的盤絲,呈現的是輕盈而不可碰觸的易碎感;房屋的腳手架,粗大的鋼結構呈現的則是厚重的安全感。
線條的重復會形成力量感。不同線條的組合方式也會形成不同的視覺感受。下面從三種組合方式進行闡述:不同線條的相同組合方式;不同線條的不同組合方式;相同線條的不同組合方式。
不同線條的相同組合方式:首飾作品《婉-項飾》采用不同線條的相同組合方式,凸顯出作品中強烈的幾何感和方向性。在線條粗細相同、長短不同的條件下,采用相同的組合方式,不斷堆積、增加,在增加的過程中線條的方向性不斷增強,視覺效果也更突出。因項飾為三角造型,在線條表現方向性方面指向性很強。玻璃的脆弱感、唯美感,直線條的理性、冰冷感與造型的簡潔性碰撞后所呈現的作品不羈與不同。
不同線條的不同組合方式:作品《婉-胸飾》,采用不同線條的不同重復方式。作品采用點元素和線元素的結合。大小不同的點相互層疊形成立體空間,不同長短線條的不同方向組合拓展了整個作品的面,使整個作品具有點、線、面三元素。相同粗細,不同長短的線,在45°角的范圍內變化排列。從作品可以看出,長的線條相對于短線條指向性更強。相近角度排列的線條越多,越有力量感。玻璃燈工線條若即若離的視覺感,打破了其他材質線條的僵硬感。線條長短搭配,增加作品的豐富性和空間感。線條在整個構成中承擔著線和面的角色。在相同元素中尋找不同的存在方式,求同,求異。光在玻璃線條上流動、漸變,美不勝收
相同線條的不同組合方式:《婉-腕飾》采用相同的三角線條進行有規律的錯 位重復組合而形成空間。三角線條的每個轉折點經過錯位組合后形成虛化線條。作品由單元體的重復達到二維到三維的轉變。重復次數越多,形成的空間越大,轉折點盤旋形成的線條越豐富
綜上所述,玻璃材質的獨特心理感受以及燈工技術下的獨特呈現手段使得線條在火中的流動有了新的生命和韻律。材質與技術的結合有了燈工作品有別于其他藝術作品的獨特面貌。玻璃材質的特性和燈工工藝的不可替代性融合后賦予玻璃作品感性和理性;感性和理性的并存融合最終將晉升為創作的完美性。
【1】《Contemporary Lampworking:a practical guide to shaping glass in the flame I- III》-[美]BandhuDunham 2010年出版
【2】《康定斯基論點線面》-[俄]康定斯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者單位:大連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