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東
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坤都營子鄉上店村的黨員群眾眼中,村婦聯主任張秀鳳是全村婦女姐妹的貼心人、生產生活中熱心幫助群眾的好黨員、帶領本村和鄰村的更多群眾走上致富道路的好干部。
2002年,張秀鳳了解到,一張貉子皮能賣500-800元,有人通過養貉子發了家。心思活泛的張秀鳳同丈夫和姐夫商量后,多次到外地皮毛市場對貉子行情、飼養特點等各方面情況進行考察。她了解到,貉子皮質地輕軟,是珍貴的毛皮,主要銷往美國、韓國、俄羅斯等國家,國際市場供不應求,而且易于飼養。她決定通過養貉子這個項目發家致富。
當年,張秀鳳夫婦和姐夫合伙從外地購進仔貉60組,在庭院里試養。經過一年的摸索,她掌握了飼養技術并且得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當年收回成本10萬元。經過兩年多時間,她摸索出一整套成功的養貉子經驗,經濟收入也不斷增加,種貉數量發展到900多只。
隨著飼養經驗的日益豐富,張秀鳳不再滿足于庭院的小打小鬧,決定規模飼養。2005年,她投資140萬元,在上店村外新建了占地6667平方米的“喀左縣春成特種動物養殖場”,購進種貉700組。一年來,發展貉舍2000個、狐舍100個,種貉10000只,種狐300只,到2006年就基本收回了成本。張秀鳳家成了上店村的富裕戶,她也成了村里的致富能人。
自己家富了,張秀鳳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黨員,沒有忘記村里那些還不富裕的群眾。在她的帶動下,本村甚至外村一些農戶也相繼購買種貉飼養。2013年,鄰村居民楊波外出打工回來,見周圍的鄉親都靠養貉子賺了錢,也想養貉子,卻苦于沒有資金購買設備和種貉。張秀鳳聽說后,主動找到他說:“沒有錢不要緊,只要你肯吃苦、想致富,先去我家拿幾籠子來養,飼料、設備都不用給錢,等你養好了,賣了錢再把錢給我就行。我是干部,又是黨員,帶你們脫貧致富是我應該做的。”楊波聽了,激動得除了連聲說“謝謝”,啥也說不出來了。如今,楊波家也建起了近3畝地的養貉場,年均凈收入12萬元,成了村里的富裕戶。楊波逢人便說:“要不是當初張主任拉我一把,我不可能有今天!”
在飼養初期,有的養殖戶由于缺乏經驗,種貉經常患病甚至死亡。面對焦急的養殖戶,張秀鳳耐心鼓勵,每天奔走于各家各戶查清病因,毫不保留地傳授飼養技術和經驗,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經過她的不懈努力,到2005年年末,上店村的貉子養殖戶達到187戶。為了更好地發展特種動物養殖,張秀鳳成立了特種動物養殖協會,為各會員戶提供飼養技術指導、種貉購進賣出及皮毛銷售等服務。“跟著她干準沒錯!”全村187戶養殖戶全部加入了協會。
2007年到2008年,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養貉業市場低迷,許多養殖戶覺得養貉子不賺錢了,就打算干別的項目。張秀鳳頂著壓力,堅持繼續養貉子,同時幫助養殖戶開發新的特種養殖項目,探索新的飼養技術,還親自跑市場、找銷路,經常忙到很晚才回家,有時忙碌一天連口水都顧不上喝。經過她不懈努力,養殖戶不但沒有虧本,反而取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隨著國際毛皮市場逐漸繁榮,2014年,張秀鳳養貉子毛收入達20多萬元,其他養殖戶的收入也不斷增加。養殖戶們都說:“我們就相信她,跟著她干,肯定錯不了。有這樣的主心骨帶著咱們致富,咱們就不愁不富!”
張秀鳳,這個風風火火的農村婦女,在黨員群眾的心中,她是一個正直、實在的好干部;在養殖戶的眼中,她是大家的主心骨。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一名農村黨員干部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