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望
一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策略
張 望
達成一年級口語交際教學任務的關鍵: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濃厚的興趣、進行扎實的訓練應該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敢說 樂說 會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一年級口語交際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與人交往事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他態度和語言習慣。這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語文學科本質屬性的科學認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識時代對語文教學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有效地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
民主、和諧、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是良好教育的切實保障,當學生處于一種寬松的環境中,心情愉快就能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樂于思考,敢于表達。對于初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用心去營造一種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尤為重要。這時,教師要把自己作為學生的親人、朋友。態度和藹可親,話語熱情而富有童趣。比如開學第一節課,師生見面,我吧自己的名字作了一張大大的心形名片,將它別在腰際,然后熱情洋溢地說:“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叫××,是你們的語文老師,我一見到你們,就喜歡上了你們,很想和你們交朋友。我已經向你們介紹了我自己,你們愿意向老師介紹自己嗎?”幾句話就使孩子們縮短了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產生了想與老師交談的欲望。
另外,要用寬容與期待的心態來善待學生,當剛入學的孩子在表達時出現了差錯時,教師應先肯定其勇于發言的優點,再加以引導、矯正,保護好孩子的自尊心。對那些膽小怯懦,怕說錯而不敢主動發言的學生,教師應查找原因,耐心幫助,積極鼓勵,幫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再次,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孩子用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調動每一個孩子的參與意識和交流的積極性,這對培養孩子大膽發言有很大益處。比如在教學“同學們互相介紹自己的家”這一部分時,我先讓孩子回家問問家長:家住哪里,家里有幾口人,爸爸媽媽的職業是什么,假日里全家人在一起干什么,最后在班上發言,孩子從小范圍到大范圍多次練習,自然就大膽地舉起小手,要求站在講臺上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最好的老師,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學習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興趣對于他們來說尤其重要。因此,在一年級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巧妙地創造各種情境,激發孩子們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與熱情,使孩子們樂于表達。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為學生創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共鳴點。比如教《皮球掉進池塘了》這課,我抓住孩子特別愛聽故事的特點,先形象地講述《撈月亮》的故事,激發孩子的興趣,然后相機導入新課,比一比誰能用最好、最妙的辦法,把“撈皮球”這幅|圖畫出來,喚起孩子躍躍欲試的情趣。
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創設情境,逼真地再現情景,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教《秋天到了》課后的說話練習,我把“藍天、大雁、黃葉、綠草、菊花、金黃的稻子”組成一幅色彩斑斕的、形象鮮活的秋景圖,再配上悠揚動聽的音樂,清脆嘹亮的雁鳴聲,制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播放,孩子們興奮不已,仿佛置身于秋天的原野,紛紛暢所欲言。
兒童的表現欲望一般比較強,精彩的表演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比如教《上學了》這一課時,我提前請高年級學生幫忙,排練好學校門口師生問好的場面,上課時,讓他們和我配合,表演給孩子們看,看了哥哥姐姐的表演,孩子們爭著上臺,模仿哥哥姐姐的樣子和我互相問好。
一年級的小學生說話缺乏條理性,在教學中,我以問題激發學生思維,進行說話訓練,如教《小壁虎借尾巴》這課,學完課文之后,我出示輔助性問題:(1)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2)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3)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4)為什么小魚、老牛、燕子他們都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說話,再把幾句話連起來說成一段通順的話,同時,把課文進行了復述,這樣做不僅加強了學生聽的訓練,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看圖說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比如教《上學了》時,我利用課本上生動有趣的圖畫,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去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看圖,看后向大家介紹:逆在圖上看到了什么?孩子們對圖畫有濃厚的興趣,加上對學校生活的好奇、向往,紛紛爭著上臺把自己在圖畫中看到的說給大家聽。通過多次這樣的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聽說能力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
兒童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在口語交際訓練中,要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豐富說話內容,培養求異思維和創新能力,一年級的小學生對宇宙總是充滿著神奇美妙的幻想。
[1]歐美玲.小學低段語文口語課程內容構建研究[D].江南大學,2013.
[5]毛曉瑜.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7.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銅盤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