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璐 蔡亞蘋
探究不同階段學生對雙語訓練的態度及原因
楊瑩璐 蔡亞蘋
本文通過對大一大二部分學生進行深入訪談,了解他們對雙語訓練的看法。整理受訪者的言論,發現不同階段的學生對雙語訓練的看法,多方面收集造成不同態度原因并進行深刻剖析。
雙語訓練 現狀 原因
雙語訓練在南陽師范學院已開展了有十幾余載,由英語和普通話兩種語言相結合,以多種形式開展,對學生產生了重要影響。這項活動已成為一種傳統,被一代代更為年輕、朝氣蓬勃的學子們傳遞下去。
我們發現近年來學生對于雙語訓練重視度不夠,積極性不高。基于這種現狀,本研究采取質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的形式進行調查研究,聆聽了16位來自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心聲,并隨機街訪了50名英語專業大一大二的學生。具體要回答研究的問題是:這些學生對于雙語訓練的深刻感受和迫切要求是什么?并通過整理訪談筆錄,對受訪者的資料信息進行分類和剖析,探究現狀背后的原因。
2.1 受訪者的基本信息
2.2 采訪整理
本研究采取了半結構訪談的形式,主要圍繞“你是否喜歡雙語訓練?”做出以下整理:大一的8名同學中有6名喜歡2名不喜歡,大二的8名同學中有4名喜歡4名不喜歡。
2.3 詳細分析
2.3.1 雙語訓練之紀律
10名受訪者在談到“紀律”這一話題時都表現得非常激動。例如,竹子說道:“雙語訓練的紀律太嚴了,觀看者需要全程紋絲不動,讓人感到壓抑。”
竹子是一名負責任的班長,不但配合雙語檢查者監督本班紀律,也會參加雙語訓練。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她都覺得班上的氣氛很沉悶。
貴陽市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容納空間逐漸擴大,經濟成績顯著,但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表現出各區發展不平衡、發展規模不均衡以及發展質量較差等問題(如圖2),使貴陽某些區域仍然處于城鄉混合狀態,城鎮化產業規模發展受到限制。基于西南地區綜合經濟體位置的貴陽市在建設性投資環境下,城鎮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等領域獲得了資金的傾向性分配。但受到投融資環境、政策傾斜等因素影響,金融支持貴陽市城鎮化建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扁舟是大二的一名普通學生,性格活潑開朗。關于雙語訓練過程中不能笑這一點她表示十分難以理解:
“話劇表演是最有意思最有看頭的,表演者的動作和語氣都很夸張,坐在臺下的觀眾注意力也都很集中。雙方本來很和諧,可是不讓笑,氣氛就變得有些微妙了。”
對于觀看者的要求過于苛刻會迫使學生對本來就不多的集中力進行再次分割,過多的關注自身行為、面部表情等而不再是表演本身,這反而促使學生在貌似專心嚴肅的面具下天馬行空,起不到雙語訓練應有的作用。
2.3.2 雙語訓練之時間安排
雙語訓練固定在每天早上精讀課前,約為20分鐘。關于雙語訓練的時間安排方面,大一普通學生竹筍感受頗多:
“我們一周有三次:周一、周二和周三,大家輪流進行差不多兩個星期就要重新開始一次,真的很累。”
而我們隨機街訪到的一名大二學生卻表示,由于授課老師的個人安排以及本班的課程安排,她從未參加過雙語訓練。
本研究認為管理者在做雙語訓練方面的有關安排時不該把“第一節是否是精讀課”作為唯一標準,而不考慮實際情況:若訓練強度過高,熱情和積極性就會隨之流失,若強度過低,雙語訓練便形同虛設。
雙語訓練的評價標準滿分為100分,進行雙語訓練的班級在時間上的把握也是一項計分標準。樹樁作為一名語工委員表示非常有壓力:
“我們的雙語訓練必須把握在15-20分鐘之間,不能提前,要在語工委員和檢察人員核對完時間后準時開始;不能拖延,要在老師上課之前自然而然地結束。一點做不好就要扣分。”
大二的雙語檢查者屏風也有同感:
“放假結束剛返校有的班級就安排的有雙語訓練,我們檢查時發現大家不是重復以前的就是新排練的話劇角色之間對話生硬,問題層出不窮。”
雙語訓練是一項提升語言能力的活動,在靈活性方面應該更突出。誠然,學校為使雙語活動開展的更有條理更加規范,對其紀律方面要有相應的要求。但過分重視形式也會挫傷學生對雙語訓練的熱情。
2.3.3 雙語訓練之內容
雙語訓練的內容主要以話劇、朗誦和演講三種形式呈現。關于這個方面,訪談中的大多數學生都表達了自己的好感。
大二的普通學生蘋果說道:
“我們進行雙語訓練時需要查找資料、練習發音、學會和團隊配合。在這個過程中只要你留心,就可以獲得知識。”
大二的班長堅果也說道:
“我雖然不常參加雙語訓練,但每次雙語訓練的開場詞到現在都是信手拈來。”
大一的普通學生竹筍也表示:
“這是一個鍛煉人的平臺,我比較膽小,每次上臺前我都要練習很多遍,剛開始時很尷尬也很緊張,但是時間長了反而很享受這個表演的過程。”
一個事物的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接受訪談的學生們對于雙語內容的喜愛恰恰印證了雙語訓練的魅力和閃光點所在。但時代在不停地發展,存在了十幾年的雙語訓練也到了去粗取精的時候,只有這樣才能為雙語訓練注入新鮮血液,使其更好地發展下去。
本部分通過回顧采訪片段呈現了不同階段的雙語參與者對于雙語訓練不同方面的態度,分析了他們不同態度的原因以及雙語訓練的優缺點。下一部分將著重為雙語訓練的發展提供一些“新鮮血液”。
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質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16名大一大二英語專業本科生在雙語訓練紀律、時間安排和內容等方面的不同看法。這些訪談分析極其形象地展現了他們對雙語訓練的態度及原因。下面我們就雙語訓練的問題提出一些改進措施:
從學校方面來說,學校應思考重新規劃當前雙語訓練的紀律要求,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然的訓練環境,[1:8]“心理學研究表明,平衡理論是完全站不腳的,雙語者在認知方面非但沒有受到影響而且受益匪淺。”因此學校應定期開展雙語話劇大賽等形式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雙語訓練話題和模板;開展多種相關的有趣活動來促進學生發展,并[2:204]“不斷完善雙語訓練的評價機制,促進雙語訓練的不斷發展”。
從學生方面來說,一方面[3:61]“雙語訓練作為一種語言輸出的中介,使用、鞏固語言的平臺,因而能極大提高的學生的語言能力,我們認為在做雙語訓練之前應該對學生進行語言輸入”。若想語言輸出就必先語言輸入,所以學生應在課外多加積累語言素材。另一方面學生應提高對自我的要求,不能只關注外界因素,本末倒置。明白語言高度復雜是由于[4:295-496]“說話人所說內容的復雜性,說話人之間的共同關注點框架復雜多樣以及說話人對自己所說內容的感受、態度、愿望等的復雜性原因造成的”,知道[5:296-388]“語言干擾是普遍的,但并非不可避”。
通過這個研究,我們希望學校和學生雙方都能對雙語訓練進行反思,從而促進該活動的發展。此外,由于質性研究本身的靈活性,本研究過程可能存在不夠科學嚴謹的地方;加之篇幅有限以及可供參考的文獻較少,對雙語訓練的探究會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讀者朋友們可以不吝賜教。
[1]王斌華.學習雙語教育理論透視我國雙語教學 [J].全球教育展望,2003,(2):8-13.
[2]徐樂,劉忠原.大學生雙語訓練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以南陽師范學院為例[J].2015,(3):203-204.
[3]曹琰,郜麗煒,陳笑月,楊倩.雙語訓練對學生語言能力提高的調查[J].科技視界,2014,(32):61.
[4]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engage Learning,2012.
本文為南陽師范學院2017年大學生實踐創新項目(spcp)“雙語訓練對學生語言能力提高的調查研究”的研究結果,項目編號:2017446。
(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