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莉
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作用
羅金莉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素質教育成為了教師進行教學時候所考慮的重要問題,而音樂教育作為進行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操。因此,在教育中也越來越提倡進行音樂教育。開展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敏感度,增加學生自身的音樂的涵養,同時也有助于訓練學生的音樂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的能力。本文將從核心素養與音樂教育的關系出發,提出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作用。
音樂教育 核心素養 作用
1.1 核心素養。學生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主要就是學生自身應該具備的一種素養,它是學生能夠進入到社會并且生能夠適應其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和品格。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品德,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并且通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能適應世界教育所進行的改革發展的局勢,進而提高我們國家在教育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1.2 音樂核心素養。音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進行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所培養的綜合的能力,不僅包括音樂知識技能,同時也要學生所培養的價值觀念。我們知道。音樂課程是在初中的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的一個重要的課程,通過音樂課程,可以培養學生關于音樂的基本的技能和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是立足于學生的音樂發展,進而強調音樂在其他的各個不同的情境和領域中重要作用。音樂素養也強調了音樂所具有的價值內涵對學生的成長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音樂素養。初中的音樂所采用的教學模式,是由教師向學生介紹詞曲的作者、歌詞的意思、以及作者的創造背景。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的參與到音樂的教學中來,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助作用,二者相互交流,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學到音樂知識。在音樂的學習中,也能夠更好的增加學生音樂情趣,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第二,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感知能力。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去感受和表現音樂。教師在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找一些自己喜歡的音樂,去體會這個音樂的節奏感,并且能夠體味到不同的音樂節奏之間的區別,進而提高學生們的節奏感。
第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音樂教育可以使得人們的情操得到音樂的洗禮,進而使得自己的道德素質得到相應的升華,這是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的。從古代以來,音樂就是人們寄托感情的地方,是人們通過自己對所見所感所悟的一種表達方式。進行音樂教育,要注重對學生的高尚的情操的培養,對于擁有音樂能力的人進行積極地培養,使他們能夠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并且,在抗戰時期,音樂也發揮了自己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保衛黃河這個歌曲,在抗戰期間,鼓舞了多少的中華兒女奮勇向前,不怕犧牲。學習這些音樂作品,能夠激發我們現代人的愛國情感,喚醒大家對國家的深深的愛。
第四,進行音樂教育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自身的創造力。在音樂課上,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在音樂課上去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才能。使得他們自身的想象力能夠得到自由的發揮。由于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和興趣,他們對音樂作品也有著不同的理解,教師們可以激發學生去進行想象,之后再進行交流,使得創造性的火花在交流中得到了碰撞,更好的激發學生們的學習樂趣,提高學生們的創造力。
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需要建立在音樂課程之上。在進行音樂教育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學習到關于音樂的知識,以及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啟發學生去感受和理解音樂,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問題,并且能夠進行一系列的辯證思考,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其次,應該讓教師自己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以及核心素養對學生有著直接而又深遠的影響力,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要向學生傳道受業,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的能力。并且,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當作一個重要的任務,合理的設計課程目標和課程流程,靈活的去選擇自己的教學方式。最后,教師要進行音樂的實踐性教學。教師要以自身的體驗和實踐,帶著學生去感受音樂,并且讓學生自己能夠去自主的探究音樂,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音樂素養需要學生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生的自我體驗和積極地參與去提高自己的音樂涵養,進而能夠促進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
總之,在音樂課程之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的努力,通過音樂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培養自身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和諧發展。
[1]韓宏.論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J].音樂天地,2016(5):14-21.
[2]羅小玉.論中學音樂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J].讀寫算:教師版,2016(34):153-153.
[3]朱海燕.中學音樂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研究[J].新課程,2016(12):17-17.
(作者單位:貴陽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