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先
地質災害防治現狀與防治對策
黃平先
我國的地質屬于災害頻繁的國家,各種地質災害頻繁的發生,而這些后果都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在地質災害預防和控制環節,我國制度還未完善,需要預防地質災害,提高地質災害預防系統。本文主要闡述了地質災害的基本含義,并分析了在中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地質災害防治對策。
地質災害 防治現狀 防治對策 研究
中國土地面積遼闊,地理環境多元化復,地質材料構造也十分活躍,容易引發各種各樣的地質災害。這些條件都會使我國有著許多不同種類的自然地質災害。與此同時,中國還處在于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上還沒有達到完全獨立,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建設以及地質環境保護重視不夠,人工引發的地質災害較多,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嚴重的地質災害國家。
現如今,國民對地質災害的理解程度存在重說紛紜的狀態,然而,地質災害的含義可以簡單概括為地質災害地質過程作為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即在地質力量的驅使下,由于地殼物質運動或地質環境的變化,影響著人類的生命安全或導致人類生存和發展的資源等現象或過程我們普遍成為是地質災害,地質災害主要可分為誘發災害的過程及災難的后果。
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對環境的干擾愈來愈大,導致自然生態破壞比較嚴重。為了補救這種情況,我國政府逐漸開始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促進地質災害防治的制度化建設,地方政府結合自身周邊實際情況,組織形成地質災害預防組,對突如其來的災害進行防范,預警和處理機制建設也開始成形,穩步推進中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當今人們的活動頻繁,部分不合理的建筑活動很容易引發地質災害,而這些災害大部分都是的人為造成的原因。防治資本投資不足,限制了地質災害防治的整體效果,地質災害的應急機制還完善。地質災害如地震、洪水預測能力,應急組織責任部門、地質災害應急部門人員素質水平,仍然需要加強緊急預防和控制措施。地質災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和人為等綜合因素。
未來的趨勢和發展地質災害會根據自然條件影響著地質災害的變化狀況。目前,人類活動地域廣泛且頻繁,氣候變化等因素也會隨之受到影響,在未來一段時間,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將會上升。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快速增長,農村城市化結構和工業化的深入發展,人類對地質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干擾,致使地質災害的作用會越來越嚴重。地質災害的次數頻率將會上升,災難規模也會加大,損失將會越來越嚴重。雖然國家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但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其他災害在短時間內很難控制。
4.1 保護地質自然環境
對于地質災害來說,相關部門應當結合地質災害的實際發展條件,并要及時指定與之相對的措施進行整改與防護,減少地質災害的頻率。基本措施是要基于自身地域的條件,進行科學合理的資源開發和建設活動,要注重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將水資源、生物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在不同地域進行相對應的植樹造林,要確保我國土地的水土平衡,做到預防和控制水土流失。在城市和沿海地區,要注意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使其保持在一種平衡的狀態,盡可能的保持地下水動態的平衡,能夠有效的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進而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
4.2 設立地質防護災害機制與災害預警機制
我國現在的地質災害處于防范階段,大部分的地質災害隱患沒有得到相對應的處理,從而使管理地質災害的工作量加大。所以,應當建立一個全國范圍內的地質災害信息系統評估,這樣能夠提供預防治療決策,并給予信息服務與技術支持。同時要提升我國的災難預警系統,結合我國當地的實際發展和災害監測測試系統,進行大范圍覆蓋,提升整體預防效率。
通過上述文章簡單探討,我們能夠發現地質災害過程在歷史的長河之中總是存在的,它限制影響著人類的正常生活秩序,所以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僅要注意早期地質災害的監測和預防,還要注重提升地質災害的后期管理工作。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地質災害將會愈發增多。預防地質災害是一個系統長期工作,要做到緩解的措施與整體環境治理的結合,這樣可以將災難扼殺在搖籃里,地質災害監測部門和相關研發部門也要做好相關的地質災害預警的研究和系統,以確保我國的安全平穩發展。
[1]劉剛,燕云鵬,劉建宇.青藏高原西部地質災害分布特征及背景分析[J].中國地質調查.2017(03)
[2]季為,丁桂伶.房山區突發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分區研究[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7(06)
[3]祝俊華,段旭,陳志新,祝艷波.延安地區生態環境與地質災害相關性探討[J].水土保持研究.2017(04)
(作者單位:四川省南江縣上兩九年義務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