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英
手機對學生的危害分析
黃建英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已升級成為學生們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大多數學生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如何做才能讓學生正確認識手機,才能讓學生從強迫管制到自覺合理使用使用。
遠離手機 危害 適度使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便捷之處。看視頻,聊天,網上支付,處理一些簡單的文件……這些以前都需要電腦操作的事情,現在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生活中玩手機的人隨處可見,就連那些牙牙學語的孩子手里也抱著個手機在看動畫片。用現在有的學生的話來說:手機就是生命的二分之一,是我們的另一半。
說起來,手機對于我們的學生也是很有幫助的。想父母了,可以給父母打個電話,父母可以隨時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動態、學習情況、心理問題等。有個問題不懂,可以直接在網上搜搜。老師也可以在網上直接布置作業、問卷調查等,這比傳統的學習模式更能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于是,許多學生,打著幫助學習的旗幟,方便聯系的借口,向家長們索要手機。于是,這些少年,幾乎人手一機,或者人手幾機,而且,手機是一個比一個貴,一個比一個高級。
但是,中學生們終究還是孩子,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不夠,心理年齡不夠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手機在孩子的手里,往往是弊大于利。前不久在網上流行一句話:如果想毀掉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確實,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說,手機就是一個帶毒的“蘋果”。他時時制造各種誘惑拉著我們孩子的后腿。總結起來,手機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的惡果如下:
網絡小說、網絡游戲、網絡聊天,對我們的孩子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孩子們會沉迷于這個虛幻而美妙的世界里,無法自拔。他們吃飯抱著手機,睡覺抱著手機,走路也抱著手機,就連上課時也在想著手機,甚至趁老師不注意要把手機拿出來玩兩把。試想,上課走神,學習怎么能好。
學習成績下滑,考試怎么辦?不怕,有手機。一考試,手機就要派上大用場,哪道題做不起,直接在網上搜,有的還在網上建了專門的作弊群。考場上表面風平浪靜,作弊群里風起浪涌。考試下來,一片大好。這樣,既不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因材施教,也滋長了不正之風,打擊那些真正認真學習的學生的積極性。
有的同學玩手機玩到凌晨三四點。晚上睡眠不足,白天就睡覺。有的游戲,是需要付費的,于是,家長給的生活費,全拿去買游戲裝備,或者,買個備用手機應付老師。中學階段,正是長身體關鍵時期,吃好、睡好、鍛煉好,才能健康成長。可錢都花在手機和游戲上了,哪有錢長身體呢?
擁有一款新穎、時尚、價格不菲的手機,讓很多學生感覺倍兒有面兒。他們為了買到更好的手機,可以說是不擇手段:撒謊、偷盜、搶劫……這樣的孩子,性格已經嚴重扭曲,親情、友情對他來說,已經還不重要。人性都泯滅了,還有什么事實他們做不出來的呢?
手機之害。簡直就是遺禍無窮,罄竹難書。中學生該不該用手機,如何使用手機。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和爭論。就在前不久,一中學還公開砸手機,學校還組織學生觀看。這樣的行為固然學校家長叫好,但終究過于暴力。治水可引不可堵,要解決中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的問題,還是要從思想源頭著手,讓學生適度使用手機。
首先,不以規矩,不以成方圓。應針對學校和班級使用手機的具體情況,在家長、學生的共同監管下,制定具體的行之有效的使用手機的紀律。反復強調不準帶手機進課堂,按時作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老師說話要有剛性,做事不拖泥帶水,不感情用事,以免學生心存僥幸,有機可乘。要告訴學生,為了自己以后的輝煌人生,請遠離手機。現在的學生都是很聰明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是少數。道理講通了,紀律嚴明了,習慣養成了。手機問題就解決了大半。
其次,對于一些違規使用手機的同學,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簡單粗暴,避免因手機問題與學生發生沖突。可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以暫時沒收,冥頑不靈的可以聯系家長共同教育。千萬不要為了殺一儆百,而把手機當眾摔壞砸爛。隨時和家長保持聯系,解學生思想動態,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防止學生得“手機依賴癥”。告訴家長,盡量不給學生買智能手機,要買就買老年機。同時,老師和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在學生面前玩手機。
再次,召開和使用手機有關的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調查、分析、討論、認識到使用手機的利弊,自覺遠離手機的危害。在上海外國語大學松江校區圖書館內,學生在自習室門口貼出了“滾蛋吧手機君”的海報。圖書館現場兩百學生參與遠離手機兩小時,學生們紛紛表示:沒手機挺好,學習無干擾。
最后,學校應組織多種課外活動。籃球比賽、跳繩比賽、拔河比賽等。把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體質,鍛煉學生的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總之,手機要行之有效的使用。讓我們學生養成課堂上盡量不使用手機的自覺,讓我們為這看似舉步維艱的設想逐漸轉變為高效課堂的一種常態而努力吧!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