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建華 王吉富 盧志武 黃光一
深化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促進糧食流通監管轉型
文/陳建華 王吉富 盧志武 黃光一
近年來,江蘇省糧食局按照國家糧食局和江蘇省政府有關信用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江蘇糧食流通行業特點,圍繞深化依法治糧、促進糧食流通監管方式轉型,以構建糧食經營者誠信體系為重點,大力加強信用管理信息化建設,積極推廣“雙隨機”抽查,創新開展移動執法試點推廣,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檢查考核,持續做好信用等級日常評價,積極實施分類監管,不斷營造誠信守法的糧食流通環境,糧食流通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是突出總體規劃引領。結合江蘇省糧食流通實際情況和涉糧企業經營現狀,制定出臺了《江蘇省糧食流通信用體系建設意見(2013~2020年)》和《江蘇省糧食流通信用體系建設2013~2015年行動計劃》,明確中遠期工作目標,細化各年度具體任務。按照重點建設、全面推進、鞏固提升三個階段實施步驟,從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宣傳、嚴格糧食流通環節監管、隊伍建設、完善制度、分類監管、企業自律六方面重點突破,基本建成了與江蘇糧食流通現代化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框架和運行機制,為全面開展糧食流通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細化具體制度辦法。制定了《江蘇省糧食流通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實施辦法(暫行)》和《江蘇省糧食流通信用管理制度》,用完善的制度保障糧食流通信用體系建設全程規范、可控,確保了信用信息采集、披露、使用和監管有章可循。三是完善配套監管措施。抓住推廣“雙隨機”抽查機制等時機,抓好和信用體系建設的融合銜接,在隨機抽查工作中,根據市場主體的信用情況,采取針對性強的監督檢查方式,合理確定隨機抽查的比例和頻次。同時將抽查情況和失信記錄及時錄入糧食行業信用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市場主體誠信檔案、黑名單公示制度、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形成一處違規、處處受限的格局,增強市場主體守法的自覺性。
(一)糧食行業信用信息平臺與糧食行政執法系統融合運行,順暢高效。為確保信用評價基礎數據詳實、評價結果可靠,信息平臺設計涵蓋糧食企業5個大類33個數據項,包括認證類、表彰類、監管類、違約類等信息事項120項,以及涉及糧食管理方面的糧食收購、資格、質量、庫存、調控管理及加工銷售、經營交易等7個方面66個事項。各市縣(區)對屬地涉糧企業信用信息實現即時采集、及時審核、及時上傳共享。截至2015年底,建立了5901家糧食企業信用信息檔案,向江蘇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提供企業基本信息2萬余條。
(二)針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企業監管需要,積極優化升級信用管理與服務平臺。根據蘇南、蘇中、蘇北不同類型涉糧企事業單位的不同特點,從糧食流通執法流程、案卷管理及糧食經營者信用等級申報、評價模型、評價指標設計和信用動態管理等方面進行分類細化,擬制建設方案和需求,力求整合企業上報信息、糧食主管部門檢查信息、行政執法信息、輿情采集信息等各類信用信息來源,調整規范企業基本信息、行政審批信息、失信信息、表彰榮譽信息、行業評定信息、財務信息等相關信息180多項,提升了與江蘇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統的對接、數據的交換和互聯共享水平,強化失信企業的分類監管和聯動懲戒。
(三)創新實踐,研發推廣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移動執法系統。江蘇省糧食局全力破解行政執法工作中的現實難題,積極推動移動執法平臺建設,實現了基于移動執法機的案件處理流程、拍照取證、定位信息、移動打印等功能,以及基于手機的相應移動執法功能。對系統原有執法系統的案件表單自定義、案件流程自定義、案源信息登記、完成移動執法接口等功能進行了升級,滿足了監督檢查人員現場執法需求。目前,已實現市縣糧食部門移動執法終端全覆蓋。
在努力實現信用評價對象涉及全部監管對象、信用評價結果客觀公正的基礎上,突出信用評價成果運用,真正發揮信息評價結果作用,引導企業樹立良好的經營理念。一是實現信用評價對象全覆蓋。進一步細化糧食流通行業信用評價辦法和實施標準,將全省從事糧食收購、儲存、銷售、加工和轉化的企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全部納入守法誠信評價范圍。2015年全省共有3683家糧食企業申報評定,評出守法誠信企業AAA級436家、AA級670家、A級944家、B級1172家、C級426家、D級35家。二是增強信用評價公信力。在江蘇糧網專門開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雙公示”窗口,及時公示各類執法信息;探索開展多部門聯合評價,主動征求工商、稅務、公安、物價、食安委以及政府征信機構等相關部門對評價結果的意見,建立了歸集工作責任制,將信用信息歸集工作納入監督檢查工作年度考核,強化工作責任落實, 保證了信息歸集高質量高效率、評價工作客觀公正。三是實行不同信用等級監管差別化。一方面,對ABCD各信用等級企業分別采取信任監管、一般監管、跟蹤監管、重點監控等不同頻次的差異監管;另一方面,對信譽良好的企業,在經營許可、政策性業務收儲資格、資金補助、項目扶持、融資等方面,給予優先推薦和支持,努力形成激勵誠實守信者、懲戒作假失信者的政策制度環境。
一是廣泛開展各類宣傳教育活動。利用世界糧食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全國科普日等各種時機,廣發開展“守法誠信”廣場宣傳、展板宣傳、畫冊宣傳、媒體宣傳,積極組織信用知識競賽、誠信品牌展示推介等各類活動,并充分利用江蘇糧網和《江蘇糧食研究》等載體交流信用管理知識和經驗論文,濃厚信用氛圍,樹牢誠信理念。二是積極制定履行誠信服務公約。在糧食收購、銷售等節點,各地糧食部門積極引導糧食購銷企業,制定和履行誠信服務公約,公開糧食收購價格、收購政策和服務流程等相關信息,自覺履行面向社會的“五要五不準”糧食收購守則,兌現誠信服務承諾。同時,把信用建設融入“放心糧油”工程,培育放心品牌,保證“質量放心、計量放心、價格放心、衛生放心、服務放心”,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加強信用人才培養。將信用知識培訓納入到全省市縣糧食局長、糧食行政執法人員和糧食企業負責人培訓內容,近兩年先后培訓1000余人次,培養了一支體系建設的過硬隊伍。四是建立信用體系建設考核機制。江蘇省糧食局把信用體系建設納入全省糧食流通監督檢查考核辦法和省級糧食流通示范單位創建評分范圍。江蘇省政府結合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將建立糧食經營者信用評價體系作為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指標體系重要內容,設立單獨評分項,明確信用評價工作和經營者信用等級與政府評先評優和政策扶持掛鉤,從政策制度層面賦予了糧食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強大推動力,有力促進了全省糧食流通行業信用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
(作者單位:江蘇省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