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海斌
如何上好農村小學體育課
□ 陳海斌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體育教學評價的目的逐漸由重視選拔和甄別的功能轉向重視發展、激勵和反饋等功能的轉變。農村小學體育設施、基礎條件較為薄弱,體育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手段,通過多種評價手段,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來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
所謂教學實效就是學生能從體育課堂教學中學到最多,獲得最多。那么,新課標下農村小學體育教師如何使課堂具有實效性呢?體育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科學的健康方法,提高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堅持經常鍛煉,培養健康意識,最終形成健康的行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把“健康第一”的課程理念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即我們的體育教學更應面向全體學生,對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要具體到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選擇、運動負荷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運用、考核辦法的制訂等方面,都要考慮到個體的具體情況,使學生能接收,能樂意學習。新課標中的健身體育、愉快體育、民族體育以及與體育密切相關的營養、保健、生理、心理健康的知識,都應向學生傳授,這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陶冶其情操,發展其個性,促進學生的社會化。
教學中注意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要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和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運動交流的快樂。通過安排克服障礙和經受與適度挫折的訓練,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情緒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教學實踐課大多在操場上,學生容易受干擾,教師更應該精神飽滿、充滿活力、和藹可親。這樣學生才能感到輕松、愉快、親切,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思想集中,反應敏捷,容易學會動作,即使有一定難度動作,也會開動腦筋,攻克難點,掌握它,學會它。
教師不能偏執于師道尊嚴。由于學習內容的開放性、生成性,學生有時會先知于教師,教師有時會失去“先知先覺”的角色。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切磋,相互啟發、相互激勵,課堂就成了師生之間平等交往,互動的場所。課堂教學的時間更多的還給學生后,學生的奇思妙想就會有新見解,新建議,甚至可能對教師的指導性建議提出疑問,這時教師就應該放下知識的權威,勇于承認知識的不足或技術的短缺,盡力保護學生主動參與教改的熱情,并要大力鼓勵學生提問題,生疑、質疑,從而使主體性體育教學順利實施。
在課間,教師要當好“導演”,讓學生成為主要角色,促進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自覺性、主動性,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主動參與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如三年級蹲撐前滾翻的考核,可以先講解考核方法,演示一次,接著讓學生自測一次,然后分組考核,這樣的考核完全由學生自己操作,結果情況很好,既達到了考核目的,又讓學生學到了裁判方面的知識,培養了實踐操作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參與者和伙伴,因此教師的指導性不可能是絕對權威的,也不可能采用強制性手段。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適時、高效、全面的指導上。“適時”就是不能老放馬后炮,要有洞察本領,如能洞察一切則更好,最起碼應做到適時指導:學生對動作要領或是動作要求不理解時,或是練習沒勁感到厭倦時,或是學生之間有糾紛時等,都要非常及時的給予指導。“高效”就是指導要得法、得當,只要教師適時地一點撥,就能驅散迷霧,讓學生豁然開朗。“全面”就是全方位、多方面的指導。課的任何一個部分都要關注,都要指導。指導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有行為習慣、情感心理。
為使自己起到“適時、高效、全面”的指導作用,就應適應時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素質,要研究吃透教材,要了解和研究自己所教的學生,既要研究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又要研究學生的心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只有這樣,才能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接得上嘴,插得上手,點撥學生思想的火花,為學生提供學習的信息,提高指導的效果。
有的體育教師把評價當板子,對那些上課不守紀律的,對絕對權威有不同意見的,就任意壓分數,致使師生關系緊張,矛盾惡化;有的教師更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對學生總是沒有好聲好氣,如學生一提問題,就責怪學生:“難道你沒有聽講!”有的學生協調性差些,前滾翻動作做不好,就沖著學生說:“這么簡單的動作也不會做,笨得像豬一樣”等等。諸如此類不合理的評價,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挫傷了學生鍛煉身體、學做真人的積極性,成為制約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瓶頸。馬卡連柯曾說過:“教育技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隨機應變、駕馭課堂的能力”。的確,體育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門精妙的教學藝術,是一種敏銳的教育機制,更是一種新課程理念下的教育思想,教學實踐中應從多方面考慮,掌握這門教育藝術從而提高體育教學評價的實效性。高效的體育教學評價可以啟迪人的智慧,提高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促進學生全面的身心發展。
首先教師要巧妙啟發和引導。體育課堂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每時每刻,隨時隨地的注意他們的心理動向和學習動態,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巧妙引導、開拓思維,敢于學習。其次勇于賞識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要把握好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大膽賞識“多面手”。如教師對那些“體育尖子生”或大膽勇敢嘗試的學生賞識,這樣無形中起了表率的作用,還帶動了全班同學,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節成功的體育課,一節真正有實效的體育課,是與教師扎實的基本功密不可分。一節體育課有效與否就要看本節課有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否能找準重、難點,能否挖掘出教材中潛在的文化內涵,能否層層深入地抓住教材的明線和暗線,再根據教材安排、學生的年齡及特點,將其有機地結合,構建完美的課堂預設。
在教學中應合理地運用一些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達到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生記憶,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這樣可以有效的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要使課堂具有實效性,作為新形勢下的教師必須以新課標為依據,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才能構建和諧課堂、實效課堂,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地提高農村小學體育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襄陽市襄州區程河鎮陳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