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芳
互聯網+收破爛
■新 芳

我們小時候,家長都會說,“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收破爛”。有這樣一個80后,他好好學習了,反而成了專業收破爛的。這個奇怪的人名叫汪劍超。
上學期間,汪劍超絕對是學霸。高考那年,他如愿以償,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后來在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后,他進入微軟中國公司。5年間,他從研發工程師做到產品經理。
汪劍超身上具有強烈的射手座性格,好奇所有新鮮事物,敢于創新。有一回,他去美國出差,第一次在微軟總部餐廳吃飯。吃完飯,員工們熟練地把垃圾投進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只剩下汪劍超尷尬地對著垃圾桶,不知從何下手,直到一個美國同事手把手教會了他。
這次獨特經歷,讓汪劍超對垃圾分類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知道,在中國很多大城市,垃圾圍城已成為一個棘手難題。他渴望做拯救城市的人。
2008年12月,汪劍超在成都創立了“綠色地球”。這是國內唯一一家專業從事城市生活垃圾單流程回收、資源化的企業。企業名字透露了他的雄心,他要用80后的獨特方式,用“信息化與用戶體驗”的手段,為城市解決難題。
垃圾分類,這口號不算新,但始終無法落地,實踐中依然是新生事物,外界的支持幾乎沒有。更糟的是,居民對垃圾分類熱情不高。年輕人忙于工作,沒精力。老年人有時間,又覺得麻煩。直到2011年,汪劍超才和成都市錦江區政府達成一個購買服務的協議,服務三個小區,非常艱難。
汪劍超沒有氣餒,他認為,事情做不好,可能是方法不當。既然自己是技術帝,收破爛也要做成高科技。
不斷摸索中,他定制了一套企業信息系統,讓居民們覺得垃圾分類不再難做且無聊,而是簡單又好玩。
首先,居民會得到專用垃圾袋,袋上對可回收垃圾的種類進行標識,以便對號放入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布料等。其次,居民將這一袋袋垃圾丟入戶外的分類箱。箱子上會貼專屬二維碼,意味著投入的垃圾是居民的個人財產。之后,垃圾收集車經過,把可回收垃圾統一運走。下一步,就是分揀垃圾,幾天內,分別送往紙廠、塑料廠、牛奶廠,讓它們重獲新生。
垃圾重量會轉換為積分,直接記入居民賬戶中。居民用投遞垃圾得到的積分換購禮品,比如洗衣粉、香皂等。做出環保貢獻的同時,居民心中也產生了成就感。
幾年過去了,“綠色地球”的服務覆蓋了成都13.6萬戶家庭、110多個小區,企業年收入達幾百萬元。汪劍超未來的目標,是用10年時間,讓1000萬戶家庭實施垃圾分類。
一個夢想,讓汪劍超從微軟工程師,成了超級破爛王。
(編輯趙瑩
zhaoyingno.1@163.com)
掃一掃

關注莫愁微信公眾號,
閱讀美文,參與互動,轉發有獎!